中国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2020年底完成红线划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宇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专家指出,此次《意见》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同时将生态保护上升到红线的高度,展示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态度。
生态保护红线指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此次发布的《意见》指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一直持续,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达21.4%,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例超过60%。这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密切相关。尽管中国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但由于保护地存在空间界线不清、管理混乱等,导致生态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而此次发布的《意见》详细的从如何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进行阐述,对怎么划、怎么管都有明确的规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惠远说:“明确了怎么划,提出概念容易,但是空间上要落地,怎么落,谁来牵头?这次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协同各个部门开展,明确了怎么划。还有明确了划完之后怎么管,这里面属地管理,明确责任,把各类保护地已有的法律法规整合一起,强化管理。同时也明确了追究等相关措施,这都是怎么管很重要的内容。”
张惠远认为,此次发布的《意见》将生态保护提升到红线的高度,由此摆明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红线就意味着它是一个不能越雷池一步,要管控的概念,不仅仅是空间划几条线那么简单,一定要深记在心里。它既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红线,更是维护我们生命线的基本手段。”
此次《意见》的出台也是中国首次开启了生态红线保护战略。中国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告诉记者,文件的出台也为今后产业布局奠定基础:“从十八大提出国土格局优化以来,有三块最主要的(内容)。一块是耕地保护,这已经有了耕地红线;第二个就是生态保护,但是我们没有红线,这次划定以后就弥补了这个缺陷;第三块就是城镇增长边界。所以说,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后,与耕地保护红线和城镇增长边界共同构成了国土空间优化格局的基础,这对以后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张惠远还认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严守,最终受益的将是普通百姓:“生态破坏也好,还是进一步导致的污染也好,实际上受害的都是老百姓。只有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把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区域保护起来,效果自然而然就显现了,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会得到有效遏制,相关的污染包括灰霾可能会因为生态系统保护受到减缓,受益的最终都是老百姓,都是公民、社会,将来都会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