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重庆彭水:苗寨旧貌换新颜 苗哥苗妹齐点赞
【摘要】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句口头禅,曾被不少重庆人挂在嘴边,意思是渝东南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很穷很苦,要教育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用费心地去教,只需把孩子送到这四县中去走一圈,就能深有体会了。这也是渝东南几个区县昔日贫穷的真实写照。
彭水县鞍子镇党委书记任洪说:“2017年将带领全镇党政干部撸起袖子扎实干,建卡贫困户将全部摘掉贫困帽子。”
彭水县鞍子镇大池村村民任昌华接受华龙网记者采访时,谈到2016年的收入乐开了花。
华龙网2月8日6时讯(记者 谢鹏飞)“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句口头禅,曾被不少重庆人挂在嘴边,意思是渝东南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很穷很苦,要教育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用费心地去教,只需把孩子送到这四县中去走一圈,就能深有体会了。这也是渝东南几个区县昔日贫穷的真实写照。
但如今,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这些地方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华龙网记者走进了地处大山深处的苗岭山寨——彭水县鞍子镇大池村苗寨进行了实地采访。
苗家火铺(鞍子镇政府供图)
苗岭山寨旧貌换新颜 苗哥苗妹齐点赞
“山歌不唱呃,就不开怀哦,娇阿依……”走进大池村苗寨,青瓦、飞檐、红门,一间间苗家吊脚楼错落有致,水泥路蜿蜒其中。身着苗族服装的阿哥阿妹们正站在吊脚楼下载歌载舞。
“政府把我们的路修好了,房子改造得漂漂亮亮亮,晴天不沾灰,雨天不带泥,安逸。”村民谢兵告诉记者,原来大池村全是坑坑洼洼的机耕道,村民出行都困难,更别说发展乡村旅游了。
在谢兵家,记者看到木制的楼板和墙面都是全新的,厨房灶台和地面贴了瓷砖,灶台上摆着电热水壶、沼气锅等现代化厨具。“这些都是政府出资改造的,我们几乎没掏钱。”谢兵告诉记者。
“过去寨子里的房屋破旧不堪,牲口粪便随处可见,客人来了也留不住。”鞍子镇党委书记任洪介绍说,近年来他们对苗寨农房进行保护性改造,完善了基础设施,屋前建了花园,添置了垃圾桶,猪牛圈搬走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变,民族文化也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
磨盘石上山歌对唱(鞍子镇政府供图)
自家楼房办农家乐 乡村旅游点燃百姓致富希望
离谢兵家不远,有一家叫“俸玉”的农家乐,院落整洁干净,四周种满了李树。看到有客人来,老板任昌华亮开了嗓子:“清早起来把门开,一对喜鹊飞进来,青山绿水都在笑,贵客今天一定到……”
任昌华办农家乐已有两年多时间,家里有5间客房,每间客房有4张床,床上不仅铺着干净整洁的床垫,还配备了盥洗用品。
“吃住都是按照每人30元算,游客在这里吃住行都觉得是拣耙活。”任昌华说,以前没做农家乐时,劳累一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现在一年下来,光农家乐的收入就有20多万元,除开成本,利润都在10万元左右,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毗邻大池村苗寨6公里外的罗家坨村苗寨,村民罗万禄因妻子常年生病债台高筑,成了贫困户。“我们这里主要是靠传统农耕为主,又没得其它经济来源,我自己老婆又多病,日子过得很艰苦。”自该村发展乡村旅游以来,罗万禄就利用自家的房屋办起了农家乐。2016年夏天,罗万禄只开了三个月,就挣了四万元。
罗万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每人包吃包住50元,一个月下来每人就是1500元。”他家有六个房间,每间住两人,共12个客人,一个月下来就有18000元的收入。”罗万禄告诉华龙网记者,做梦都没有想到,利用自家楼房还可以开农家乐,不要门面费,在家都能挣钱还可以照顾生病的妻子。”
在鞍子镇,全镇共有建卡贫困户587户2189人。自发展乡村旅游和调整产业结构后,目前已脱贫473户1801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8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71元。五年累计接待游客1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10万元。
任洪介绍,鞍子镇立足“苗俗文化旅游名镇”总体定位,按照着眼长远、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完善配套、健全功能的原则,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五年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完善大池村苗寨和罗家坨苗寨旅游配套设施,改造苗寨接待环境,强化对外宣传和品牌打造,实现“鞍子苗寨”旅游全面提档升级,整体接待水平不断提高,村镇面貌旧貌换新颜。
其实,彭水县鞍子镇大池村靠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只是彭水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彭水坚持以旅游扶贫为抓手,围绕生态旅游集散地战略定位,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全县已经打造出了一批以桂花新村、菖蒲塘、樱桃井、野鹅池、白果坪为重点的摩围山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县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360家,床位3900张。
“2016年全县新增乡村旅游接待户154户,户均纯收入2万余元。”彭水县农委负责人介绍,乡村旅游扶贫已成为贫困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彭水鞍子镇罗家坨村苗寨(鞍子镇政府供图)
实施“六大”扶贫工程 百姓脱贫后不返贫
据了解,彭水的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扶贫产业已经实现了“输血”变“造血”,点燃了村民足不出户也能发家致富的希望,对实施精准化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彭水还通过大力实施产业、设施、教育、医疗、搬迁、社会“六大扶贫工程”,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变。 截至目前,彭水贫困村已从原来的115个减少至15个,贫困人口从10万人减少至1.3万左右。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2017年也是彭水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1月4日,彭水召开了脱贫攻坚决战誓师大会,安排部署了决战、决胜之年的各项工作,表彰了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特别是脱贫致富带头人,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激情。
为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彭水在2017年将着力打好“生态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构建生态产业新体系,推动生态经济大发展。同时将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大力实施城旅、农旅、商旅、文旅等深度融合的“旅游+”战略。还将大力发展红薯、烤烟、中蜂、食用菌等特色效益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林业和草食牲畜,持续推进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搬迁扶贫、社会扶贫等“六大扶贫工程”,以精准发力提高脱贫攻坚实效来带动地方百姓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