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支付 69.5%受访者最不放心的是账号密码泄露
漫画:食墨客
前段时间,有网友曝出,陌生人和熟人均有机会登录其他人支付宝账户,这个重大漏洞再次引爆了大家对“虚拟支付安全性”的讨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7%的受访者因本次支付宝曝出的漏洞而感到不安。账号密码泄露风险(69.5%)和平台系统防护级别(64.9%)是公众最不放心的虚拟支付平台不安全因素,64.6%的受访者建议用户提升网络安全意识,谨慎登录。
93.6%的受访者平时使用支付宝等虚拟支付平台,6.4%的受访者未曾用过。受访者中,00后占0.5%,90后占21.0%,80后占53.5%,70后占18.6%,60后占5.5%。
79.8%受访者因本次支付宝漏洞而感到不安
在深圳工作的兰希使用支付宝超过5年了,还没遇到过安全问题,“我也不会在支付宝里放太多的钱。支付宝非常方便、理赔相对银行也更容易”。
张育丹是广东省中山市的一名大学生,使用支付宝已经3年,曾对其安全性完全信任的她当下也有些担忧,“太可怕了,平台方要及时弥补技术漏洞,加强安全保密措施才对得起每一位信任它的客户”。
但张育丹表示会继续使用支付宝,“它已经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买水果、叫外卖、手机充值等日常事务,都要用到支付宝,对于虚拟支付平台早就已经习惯了”。
在某银行工作的马娟(化名)会放少部分钱在支付宝里面,在她看来,支付宝方便、利率高于银行活期,这些是吸引用户的最大“法宝”。“但银行的系统更强大,支付时安全认证的工具也更多,会更安全”。
调查中,79.8%的受访者因为本次支付宝漏洞而感到不安,其中16.8%的受访者“非常不安”。20.3%的受访者没什么感觉。
31.1%的受访者表示以后会少用支付宝等虚拟支付平台。63.0%的受访者不会,其中41.3%的受访者认为升级后就好了。
与此同时,63.3%的受访者认为支付宝等虚拟支付平台比较安全,7.2%的受访者认为不太安全,0.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不安全。
张育丹表示,她会通过使用多种支付方式以降低风险,“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64.6%受访者建议用户提升网络安全意识,谨慎登录
“虚拟支付平台都是凭借一个端口,输入账户密码,如果防护级别不高很容易被黑客入侵。”张育丹说。
支付宝等虚拟支付平台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受访者指出是账号密码泄露风险(69.5%)和平台系统防护级别低(64.9%)。其他依次是:有黑客攻击风险(52.6%)、金融类平台自我定位不清晰(35.2%)和社交网络中存在不可靠成分(28.4%)等。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研究总监郭大治认为,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透明性较差,这让支付平台的安全性大打折扣。“在其他一些国家,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没有支付清算功能,但在我国并不是这样。”他认为,这种行为等同于把央行后台化,“央行只知道第三方金钱总量,却不知道具体的金钱明细,不利于国家的监管和控制。”
支付宝本是一个金融类平台,近年来社交化趋势愈加明显,网民对此持有争议。调查显示,59.5%的受访者认为金融类平台不该因拓展其他业务而舍本逐末,26.9%的受访者认为金融类平台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发展,13.7%的受访者持不确定态度。
在张育丹看来,支付宝属理财支付工具,区别于微信等社交工具,“应清晰定位自身产品功能,专注于金融和理财”。张育丹认为通常人们不愿意让别人尤其是熟人,知道自己的经济和理财情况,支付宝应该在金融支付范围内进行产品拓展,“增加理财咨询、支付管理等功能”。
兰希则认为,社交是很多App都希望承载的一个功能,“支付宝想涉及这个领域也正常,只是支付宝走得太快,很多细节处理得还不够好”。
在郭大治看来,金融和社交是两方面,不是搞金融的就不能搞社交,“支付模式社交化本身就是一个趋势,支付宝不做别人也要做,只是需要技术上的改进和创新”。
提升支付宝等虚拟支付平台的安全性,64.6%的受访者建议提升网络安全意识,谨慎登录;57.1%的受访者提出虚拟支付平台要不断检查升级系统,构建安全支付环境;54.9%的受访者认为金融类软件平台应注重安全性而非发展附加功能;49.3%的受访者认为应提前为账户安全购买保险;35.3%的受访者建议立法加强对虚拟支付平台的安全保护。
郭大治介绍,国家这半年来密切出台了很多政策来监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时央行也在进行调整,出台了“超级网联”计划,要把第三方支付通道融入到银行的支付通道中,以受央行调控。
张育丹特别希望支付宝加强后台系统的安全性,重视用户隐私,防止用户的信息泄露或修改,“支付宝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头像认证等多种更‘唯一’的方式进行密码确认,防止用户的密码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