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卡芬太尼等四种芬太尼类物质进行列管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宇晨):记者从中国国家禁毒办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将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戊酰芬太尼四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规定将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实验室毒品”,是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中国国家禁毒办副主任邓明16日介绍,根据2015年实施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中国一次性列管了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加上这次列管的卡芬太尼等4种芬太尼类物质,中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34种。邓明说:“最近备受关注的芬太尼类物质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一种,卡芬太尼是芬太尼类物质的典型代表,具有类似其他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其药效约为吗啡的10000倍,成人致死量约为2毫克,强于其他芬太尼类衍生物。”
由于此类物质药效较强,极少量的摄入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出现上百起滥用芬太尼类物质致死案列。这一增补目录名单将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国自2015年10月起实施《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至今已一年有余。邓明表示,办法实施后,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在生产和出口方面得到了有效遏制:“2015年10月以来,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仅有17%左右属于《办法》附表中的列管物质,远低于列管前95%的比例。”
邓明还指出,2016年中国共发现22份可直接吸食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制品,主要由云南、湖北、辽宁等地公安机关在娱乐场所缴获。国内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案例开始增多。2016年以来,中国根据相关国家执法协作请求,部署有关省核查向境外邮寄新精神活性物质线索,各地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十人,捣毁新精神活性物质非法生产窝点8处,缴获已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800余公斤、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超过1吨。
尽管国家禁毒办对这种新型毒品传播进行有效遏制,中国公安部禁毒局禁制毒品处处长于海斌表示,由于境外不法分子交易方式多样且走私渠道隐蔽,在执行和取证上都造成了一定困难:“从事新精神活性物质活动的人,行为隐秘。具有很高的知识储备,从事医药、化学的高智商人才。他们也通晓法律、外语、知道国内外法律差异。(他们)在实验室里先研发产品,然后通过互联网和境内外犯罪进行勾联,在资金转账上,出现网银、地下钱庄甚至用比特币虚拟货币的形式(进行交易)。物流形势通过国际快递,在全球化趋势下,互联网+物流+隐蔽性,对我们取证和打击都造成了困难。”
不同于冰毒可从尿液上检验,要想对嫌疑人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验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能够对其结构进行检测的只有国家禁毒实验室。为此,中国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毒品实验室副处长花镇东告诉记者,现在,国家禁毒办正着手推动建立全国标准物质库和线上比对系统,便于信息收集:“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想从两方面推动。第一个所有实验室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我们都在尽力的制配标准物质,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中国的标准物质库。下一步可以对各地需求进行配发。另外,我们在建立网上比对系统,这样基层使用它们仪器采集的数据,可以根据在线数据库进行比对,即使发现、鉴定物质的结构,知晓它,从而更广泛收集国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