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八千湘女的“价值观”——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鱼小辉

2017-02-17 09:52:0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编辑:王瑞芳

  鱼小辉,法学博士,现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世界社会学学会(ISA)及国际社会学学会(IIS)会员。出版有《中国与世界新格局》、《社会转型期的若干社会问题探究》等论著。鱼小辉长期关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婚姻、家庭及社会结构的研究,对诸多社会问题有精辟见解。近日,记者在西安就八千湘女远赴新疆屯垦戍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问题采访了鱼小辉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八千湘女上天山”?“湘女”为何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鱼小辉:“八千湘女上天山”始于1950年,大约延续到1952年。这些女兵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拓荒创业,成为中国屯垦戍边史上的功臣,成就了今天仍是反恐戍边中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1950年,解放新疆并就地戍边后,婚姻问题是当时部队官兵的“热门”话题。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曾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率军解放新疆的王震将军是湖南人,这可能成为大批湘女响应号召自愿赴疆的特殊机缘。根据资料,当时上天山的不止八千湘女,还有鲁、豫、川、沪四省共4万多人。1951-1952年,大约8000多湘女进疆;后来华东招了2000多部队女护士、山东征了3000名女兵。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的比例增长到40%。征女兵入新疆,大大稀释了男女比例,客观上也能适当解决士兵们的婚姻问题。从这段历史诞生出“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说法,可能由于“湘女多情”的文化渊源,和湘妹子勤劳聪慧、泼辣大方的区域群体形象有关,相关女性群体更易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如何看待近日个别人抹黑“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戍边历史?

  鱼小辉:这是当前价值观冲突的具体表现。《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部世界史,四大古文明,为何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曾中断,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家国情怀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古往今来,这种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催人奋进,这种情怀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家国情怀正是几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戍边人长征路上的信仰,是他们不断前行的力量。这些戍边青年来到新疆后,加入到建设边疆的队伍里,进入骑兵团、学校、文工团、拖拉机厂、医院等单位,她们为新疆的开垦和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身上体现的正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当前中国处于不同价值观转变与交锋的时期。对于一个发育健康的社会来说,价值观的多样化本来是好事,反映了社会进步和开放程度的提高。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价值共识,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就会出现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主流价值观的紊乱必然导致社会失序和道德失据。丑化“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戍边历史,不符合客观史实,也无视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家国情怀,走上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在现代化进程社会转型过程中受到冲击甚至消解的问题?

  鱼小辉:价值观念是一定主体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内在根据和尺度,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理想的综合体系。价值观念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即什么东西是你心目中的意向物,你把什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特别是最高目标;另一层面是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即你用什么标准判断一个东西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从微观角度看,价值观是一个人生存的信念系统,是个人的人生观中核心的部分,在人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是一个无形而有力的世界。

  八千湘女远赴新疆屯垦戍边,正是她们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立志报国的价值追求,许多人为自己参与了那段历史而感到骄傲。尽管现在一些人对此表示怀疑,但是她们真实的集体感受却是胸怀天下的担当。我们这一代人大学毕业时,许多同学选择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华。因为同学们坚信,只要立志报国,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书写自己无悔的人生!

  在陕西农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农家大门上悬挂着“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和能生财”、“和为贵”等内容的门匾。这些或镌刻在牌匾上的文字或存在于家庭里的风尚,体现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价值观念。“家风”的好坏与“社会风气”以及“国风”的好坏紧密相关。而如果忽略“家风”建设,忽略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那就必然割裂了下一代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血脉,不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每一个人的幸福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等,都表现为具体的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人们经济压力不断增大。个别人在追逐买房、买车、孩子上名校等等物质利益的同时,功利心让优秀“家风”缺失,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导致抹黑“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戍边历史。

  当前中国仍处在深刻而尚未完成的社会转型过程之中。中国要在全球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须重新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同时正确对待西方文明及其价值观。今天与历史上不同的是,我们需要同步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转型。探寻当下中国价值观重建的一条可行的路径,就是对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和抵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陆航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