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黑龙江篇】黑龙江振兴东北聚力“龙江新动能”

2017-02-21 22:19:15|来源:东北网|编辑:杜军帅

  在一系列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等措施的带动下,过去一年里,黑龙江全省GDP增幅稳步攀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近两个百分点,新、老动能齐发力,龙江社会经济走上了东北振兴新征程

  GDP增速从2014年的5.6%,到2015年的5.7%,再到2016年的预计6.1%,黑龙江省正一步一个脚印地“爬坡转型”,全省调整结构、改革创新、培育新动能的步伐不断加速。

  近日,记者在黑龙江调研了解到,伴随着去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些新的积极变化不断涌现,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不断破题。

  改造升级“老字号”

  改造升级“老字号”是黑龙江经济振兴绕不过去的路。但是,“老字号”转型升级必须要走新路子。

  在创造共和国多项第一的东北老牌国企“哈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该企业的电站锅炉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成,但面对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走低,一度步履维艰。依靠世界上热容量最大、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最先进的大型燃烧试验平台,“哈锅”将转型关键定位于“创新发展”,并走出国门找市场,与印度、土耳其等国签署了产品出口协议。

  在黑龙江,不少像“哈锅”这样的“老字号”,正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产品升级,释放传统产业的潜能,与国际领军型企业战略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把旧的存量转化为新的增量。

  开辟新市场加快了“老字号”改造升级。作为国内唯一从事大型舰船蒸汽、燃气动力装置研制的科研单位,中船重工第703所正在开辟民用燃气机组的新市场,拓宽产品布局。

  与中央企业共享资源和市场,为“老字号”带来新机遇。2016年9月下旬落幕的黑龙江省与中央企业融合发展合作交流会,结出了60个签约项目的“硕果”,覆盖全省13个地市,签约额1342亿元。黑龙江省国资委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央地融合让“老支柱”产业加快了技术改造和创新。

  深度开发“原字号”

  黑龙江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生态条件优越,农产品量大质优,但受限于市场开发能力弱,“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粮头食尾”就要摸准市场脉搏。

  黑龙江省桦川县农民景春鹏的合作社以水稻种植为主,普通大米批发3元一斤,有机大米通过互联网销售就达到18元一斤。同样一斤大米,销售额相差数倍。“这背后,既有种植模式的改变,也有营销方式的转型。”景春鹏说。初步统计,黑龙江省每年有1250万吨水稻进入加工企业加工,通过“互联网+”形成的销售比重越来越大,增加值越来越高。

  大批新玉米还没收获时,富裕县一些早熟玉米棒就经过扒皮、修整、切段、清洗、热蒸、包装等程序,被放进冷库。“这些玉米不是深加工用的籽粒玉米,而是口感更佳的鲜食玉米,将分批送到南方客户手中。”富裕县林源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王刚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这种玉米收获早、产值高,农民一个玉米棒能卖4毛多钱,比普通籽粒玉米强多了。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的原木资源也在悄然“变身”。在已经停伐的“林都”伊春,林区工人拓展林下资源空间,为二产加工增值奠定基础。一些松子、黑木耳产业,逐渐由小作坊生产向工厂化、集约化、现代化跨越,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地。

  据黑龙江省初步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林业增速分别突破了7%和6%。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