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全面二孩”一周年:人大代表开出哪些“补给单”?
中新社记者 王舒 曾鼐 李茜 李晓喻
2016年中国有800多万个家庭迎来第二个孩子,这一数字未来料将继续增加。如何照顾好越来越多的孩子?全国人大代表开出一系列“补给单”。
不可缺少的“白衣天使”
“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儿科医生梯队是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广生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社会对儿科医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虽然加大了对儿科医生的扶持力度,但中国儿科医疗队伍仍不稳定。
高广生说,儿科医生工资水平普遍没达到其他科室医生的平均标准;在中国医学院校,儿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属于“偏门”,近几年才将“儿科系”作为单独学科。
他建议,应在各地医院增加儿科医疗队伍的编制,完善儿科医疗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3日透露,2016年中国内地共出生1700多万个婴儿,其中800多万个新生儿属于家庭生育的第二个孩子。
马旭也同样强调“中国儿科医生和儿科床位供给不足”。他认为,中国儿科医生目前共12万人,约缺口3万人,“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均应配建儿童医院,县级医院应建妇幼保健院。”
重塑喝“国产奶”的信心
“中国下一代,不能靠老外。”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强调,中国家庭不要盲目追求进口奶粉,要针对中国婴儿的体质选择产品。
他说,2016年中国国产婴幼儿奶粉合格率达到了99.7%;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后的8年多发展,中国的奶源地生产、加工、制作等均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最关键的,是要重塑中国家庭对国产品牌的信心。”王景海说,亚洲人的体质不同于欧美人,中国新生儿在奶粉中需要补充的微量元素也与国外婴儿不同;要通过科普让民众了解中国奶粉,信任国产品牌。
他建议,国家制定乳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来降低奶粉价格,并保护中国本土“奶源地”持续发展。他说,在监管方面,要将奶粉类乳业产品与粮食产品“划等号”,严格监控进入商场、超市的乳产品质量和价格。
幼儿园不能“一位难求”
在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喜洋洋、美洋洋双语幼儿园董事长潘成英看来,随着“二孩”数量不断增多,目前中国学前教育供应恐怕不能充分满足需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形成合力。
潘成英表示,政府应给予民办幼儿园更多政策支持,通过购买服务、扩大投入等方式,使民办幼儿园的负担获得“更公平的平台”,更好服务每个家庭。
此前,官方已经决定增加基本的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增加教育资源提早应对“就学潮”
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多年从事民办教育事业。他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导致需要受教育的人口未来快速增长,应提早科学部署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
“学区房高价的背后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翟志海称,201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这就意在提高民办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翟志海认为,应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教育,缩短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差距,增加社会不同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