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中国的GDP增速,不仅中国人关注,外国人也关注,新华社记者甚至在去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问了这样一个较为耐人寻味的话题:有人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线,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拖累世界经济,请问您怎么看?总理的回答是:你让我同意说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一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总理没有说大话、说空话。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定的年GDP目标是6.5%-7%,结果实际增速6.7%。6.7%的GDP增速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这一增速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当然,与多年前两位数的增速相比,如今个位数的增速是下降了,但由于中国体量已非昔日可比,在基数越来越庞大的前提下,能够保持6.7%的增速,实属不易。况且,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这一增速更是难能可贵,有人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最强劲的发动机,此说恐非虚言。此外,尽管GDP增速停留在个位数,但由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增速也更有品质,更具含金量。
关注GDP增速,当然不是盯着枯燥的数字不放,而是透过数字感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温度,探问民众在经济前行中究竟受益几何?以及考察企业在稳中向好的经济运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故此,我们不能就数字论数字,更应该看到数字蕴含的丰富景象。据统计,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所有这一切,恐怕都与GDP增速大有干系。
再以就业为例,没有一定量的GDP增速,就业岗位就无法保证。去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连总理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感慨:“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据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无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还是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以及安置退役军人,扶持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都需要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就业为民生之本”、“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李总理经常这样强调,并坚决要求GDP增速保持一定水准。原因很简单,充分就业与结构调整是相互促进的,稳定的GDP增速是扩大就业岗位的直接推动力,据测算,我国GDP每增长1%所带动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190万人。换言之,每年要解决1000多万的就业人口,就需要GDP增速保持在6.5%左右,这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底线。
一定程度上说,从GDP增速中,就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经济的前景,读懂就业态势,读懂民众的生活水平,读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读懂全体中国人的心声与愿景。有外国学者坦言,“不要低估中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经济走向长期稳定的发展。”一个稳定而有无限潜力的中国,正是我们愿意看到并欣然祝福的中国。(文/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