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郝丽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日前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人要写好汉字,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要推动中国汉字文化走出去。
苏士澍表示,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变,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下降。但是中国人不能把汉字丢掉,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很重要,无论何时,都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他自己近两年的提案都是围绕“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主题展开调研与讨论。如今通过拼音拼写,通过语音,就能把汉字表达出来,尤其是孩子们,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减弱。要让孩子们从小学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不能因为互联网发展了,就把本民族的东西丢掉了,这不应该。在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中,苏士澍发出《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当天,文艺界刘大为、杨晓阳、赵长青、龙瑞等委员先后在《倡议》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工商联界庄聪生、谢伯阳、王玉锁、卢志强等委员也对《倡议》做出了积极响应。《倡议》已经拨动了众多委员的心弦,并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截至目前,联名签署倡议书的委员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人,并且人数还在增加。
苏士澍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这当中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承载方式,比如文字。古埃及、古罗马开始也是象形文字, 但最终变成了拼音文字,只有中国的汉字走到今天。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汉字的字体有过改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汉字统一成小篆,汉代变成隶书,盛唐变成唐楷。但是,中国社会无论怎么向前发展,汉字一直没有丢。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之路,同时也承载着沿线国家的文化记忆。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既要注重经济交流,更要注重促进中国文化与丝路国家文化的互动融合。
苏士澍认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文化要逐渐走出去。要传播中国文化,首先要把汉字文化传播好。苏士澍介绍: “去年在马来西亚举办了一个中国诗书画展览,办得很好,马来西亚的一些孩子自己会写汉字。我们了解到马来西亚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平常义务的给孩子们教课,书法家通过讲解汉字音、形、义,一点点的给孩子们传授如何写汉字。虽然有些孩子汉语发音还不太准,但是会写汉字。所以,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要传播中国文化,也要传播汉字,不要生搬硬套,不要讲大道理,要通过生活实践去‘触摸’汉字,理解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苏士澍表示:“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语言要通,这就要求更好的传播汉字文化。我觉得这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国家要加强传统文化对外宣传,要下大力气给予资金支持。我们文创人员也会努力去思考,按照‘两创精神’,努力去服务社会,服务大家。”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苏士澍常委还表示,希望国人紧握汉字书写之笔,重兴汉字书写之风,以汉字之美、汉字之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强有力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