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芬委员:致力于非遗项目保护 五十年如一日

2017-03-10 18:00:2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颜观潮

高培芬委员接受记者专访高培芬委员接受记者专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贾霁):“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从事古琴艺术研究、演奏、教学、传承与‘打谱’近五十年了,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的千年古谱复活,我今年的提案是建议国家文化部集中组织全国第五次‘打谱’活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在9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她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这些年里,她最关心的始终是古琴艺术以及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这是我的责任与使命”。

  古琴“打谱”工作任重而道远

  古琴在2003年就入选了世界非遗保护项目,2008年又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高培芬委员提案中提到的“打谱”,就是古琴弹奏的专业术语,对此她解释道:“打谱就是琴人依照琴曲的内容、演奏规律、派别特点等,将‘减字谱’合理地划分节奏,使之可以演奏。‘减字谱’是古琴常用的记谱法,发明于唐代,它是取汉字的偏旁部首,再加数字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演奏专用谱,但由于它只标注了左右手指法和音位,并没有明确的节奏识别,导致我国古代遗存的几百个不同版本的三千多首乐曲一直沉睡着,目前我们琴人能演奏的不足百余首,这实在是音乐界的一大遗憾。”

  打谱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高,并且艰苦漫长的工作,高培芬委员向我们介绍,为了力求恢复古曲原貌,琴人需要阅读大量与曲目有关的书籍史料,还要根据当时音乐的节奏、调性和曲式结构等规律,经过反复地推敲和修改,最终才能定稿,因此打谱素有“大曲要打三年,小曲要打三月”之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化部曾组织过四次大型的全国琴人“打谱”活动,期间也有一些民间团体组织过小规模的打谱活动,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沉睡的琴谱数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

  高培芬说:“解放初期,全国会弹琴的才几十人,而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追求的日益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约有几十万人在弹琴,而且距离上一次国家组织的第四次打谱活动也已经过去十六年了,因此我建议国家文化部尽快组织全国第五次打谱活动”。

  对此高培芬委员补充道:“我希望在这些老古琴艺术家还健在的时候,在他们尚能打谱的情况下,抓紧时间,集中力量开展活动,挖掘整理古谱以及开展演奏传袭工作,复活更多的古琴曲,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长盛不衰,这就是对古琴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传承古琴五十年 从未动摇

  《琴当序》曰:“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汉代桓谭《新论》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武王改为七弦。”历史上更有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好典故,古琴的悠久历史可见一斑,在近五十年的古琴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恐怕只有高培芬委员自己才能够体会其中的艰辛与快乐。 

  高培芬说:“这个过程太漫长了,我从70年代初期接触古琴,开始是听大人们说琴,慢慢地被古琴厚重的声音给迷住了,我师承诸城派古琴第四代嫡传大师张育瑾、王凤襄二位先生,他们俩是夫妻,见到这二位先生之后,经过几番询问,测试我的音乐素质,当即就决定收我为徒,马上开始授课,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我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特强,当时张育瑾先生就对他老伴说,看来咱们古琴事业后继传承的任务就要靠她了,所以我就带着一种责任和使命,带着二位先生的嘱托,可以说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着这份传承工作。”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是非常艰难的,高培芬委员为了遵守自己对二位先生的承诺,用尽一切方法挽留学生,甚至不惜将收藏多年的古琴拿给学生练习,这其中艰辛与困难,我们无法想象。

  高培芬说:“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是学音乐出身的,在大学里系统地学习了声乐、钢琴、音乐理论、舞蹈等,这对我在以后传承古琴中帮助很大,但是在八十年代传承古琴是非常艰难的,可以说我是求着别人来学琴,因为我有这个责任。为了挽留学生跟我学琴,为了使这门技术不失传,我不但不收学费,甚至有些家远的同学,我还留他们在家吃饭,哪怕这样,也有很多学生没能坚持下来。我还把我自己收藏的琴给学生拿回家用,现在来说都是很奢侈的事,哪有舍得拿老琴练习的,但还是有学生说,老师,这破木板的琴一点都不好听,我不学了。我觉得那个时候传承实在是太艰难了。”

  尽管如此,高培芬委员始终谨记二位先生的嘱托,一定要把诸城派古琴传承下去:“我记得老先生对我说,你要是不坚持,咱们诸城派古琴就消失了,所以恩师的教导时刻在提醒着我,于是我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弹下去。”

  守得云开见月明,如果没有高培芬委员及老一辈艺术家的坚持和努力,今天古琴艺术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在这几十年里,高培芬委员每时每刻说的是传承古琴,做的还是传承古琴,可以说古琴已经深深地扎在了她的心里,融进了她的血液里。

  高培芬表示,我是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宣传古琴事业,在工作之余我撰写古琴论文几十余篇,发表于国家一级刊物,这些年我培养了千余名古琴学生,他们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比较优秀的,我的下一代的传承人有例如王川、李欣、马立婧等,他们也正向我一样,在传承诸城派古琴。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这些年国家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琴的人也很多了,我作为传承人非常高兴。

  另外值得一提的,高培芬委员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工作,挖掘整理了十几首古琴谱,编纂成《高培芬古琴打谱集》并于2013年出版发行,这本书是建国以来首次以个人形式出版,受到了许多古琴爱好者的欢迎。

  弘扬文化关键在人

  “这些年,我做了许多宣传传统文化和保护非遗项目的工作,当政协委员这些年,我的提案都是围绕着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来撰写的,也都立案办理了”,高培芬委员对记者介绍道,”特别是在第三次会议上,我提交的《关于在北京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得到了财政司给我的书面答复,答复中说已经选址在奥林匹克中心附近,最快2016年底动工,国家已经作为重点文化项目设施来建设,也拨了经费了。不仅如此,我提交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提案也都得到了相应的答复。“

  高培芬委员表示,传承艺术、弘扬文化,关键是在人,我们应该在文化自觉中传承艺术,培养接班人,在文化自信中挖掘更多的瑰宝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