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船队水手“肯尼亚后裔”中国情浓
姆瓦玛卡·夏瑞福近照。(王新俊 摄)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王新俊):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曾率船队到达非洲东海岸,传说一些船员因意外留在了当地。600多年后的今天,被认为是郑和船队水手后裔的肯尼亚女孩姆瓦玛卡·夏瑞福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12年,目前正在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如今,有着浓浓中国情缘的夏瑞福成了新时代中肯友谊的传承者。
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船队曾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抵达今天东非印度洋沿岸肯尼亚的马林迪、蒙巴萨等地,而马林迪东北方向的拉穆群岛是船队必经之地,近年来在沿线岛屿上发现了大量中国陶器及古瓷器碎片。相传,当年船队中有一两条船在拉穆群岛附近触礁沉没,幸存的船员在一个叫帕泰的小岛上定居下来,后来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而有着些许亚洲人外貌轮廓的姆瓦玛卡·夏瑞福据说就是当年中国船员的后代。
其实,姆瓦玛卡·夏瑞福的姓在当地斯瓦西里语中的发音原为“沙里夫”,在2005年受到中国政府资助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后,这位聪慧的肯尼亚女孩有了“夏瑞福”这个带着喜庆吉祥中国文化气息的中文名字。经过刻苦攻读,她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拿到了中医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和中西医结合儿科硕士学位,如今又在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妇产科博士学位。
谈到自己在中国十多年的学习生活经历,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夏瑞福感触极深:“南京对我来说现在是我的第二故乡,我(2005年)去的时候还小(19岁)。学了2年汉语、5年本科、3年硕士。我觉得南京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的老师、我的学校都很好,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只是医学方面,还有社会知识等很多很多的东西。”
在夏瑞福看来,近些年来肯尼亚与中国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原先肯尼亚人学习汉语只能去中国,而现在肯尼亚的四所大学设有孔子学院,另外还有孔子课堂,人们学习汉语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肯尼亚进行各种交流。她说,家乡拉穆帕泰岛上不少人认为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但是过去大家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经历也让乡亲们开始认识中国:“以前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在哪里、中国是什么样的地方。我去了以后,通过我、通过我拍的一些照片,(大家逐渐开始了解),我自己也跟他们说中国是什么样,所以很多人现在越来越想去中国学习或者做生意。”
今年(2017年)2-3月,夏瑞福在回肯尼亚进行项目研究期间,主动与中国科学院援非计划“启非项目”的中国医学专家进行了接触,并与肯尼亚华人华侨一起,走进非洲最大的贫民窟-内罗毕基贝拉贫民窟进行慈善捐赠。作为一个在中国学习医学多年的肯尼亚学子,她认为中肯两国的医疗合作意义重大:“比如说,在肯尼亚有的地方不那么发达,医生比较少,医疗设备缺乏,如果有中国来支持或一些项目由中国医生提供帮助、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说到自己将来的打算,夏瑞福表示,在中国学成之后要回到肯尼亚工作。自己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的培育之恩,愿意继续做中肯友谊的传播者:“我想可以用我学到的东西帮助我的肯尼亚同胞,可以跟肯尼亚的医生一起交流。我感觉很骄傲也很高兴,我不会忘记自己在中国十几年的学习经历,我希望还能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