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有效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2017-03-14 15:50:0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章文君

谢爱伟(右)接受记蔡玥的采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蔡玥):文化交流使不同地域的人们彼此更加了解,文化融合让不同国度的人民友谊更加长远。古有玄奘取经,今有“一带一路”,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已经持续了至少两千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确定,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然而,经济只是交流的一面,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样重要,有时甚至会促进经济交流。

  文化交流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在文化产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旅游文化产业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的杨劲松介绍说,财政部和发改委给予了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很大的支持,而她的公司也已经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有了很好的合作。比如,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进行文化杂技演出,宣传中国的杂技艺术。每年春节云南省会轮流去周边国家办春晚演出,效果很好,让当地的民众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公司也把其他国家很好的文化产品引入中国,这样,拉近了彼此的交流,增进了文化互信。此外,通过和周边国家一起的演绎平台来对周边国家的人进行培训,增大他们的就业。

  她说,除了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也邀请他们公司围绕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一起打造合作项目,同时让当地人民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文化。而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十二届人大五次全会期间杨劲松提出,希望国家能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走出去”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杨劲松说:“希望国家在文化走出去上给予项目上的支持。同时对我们已经做得很成功的项目继续提升。影视、演艺、出版、电视台等方面能给予系统的规划和布局。希望云南省的文化‘走出去’项目能进入到国家级的盘子里,一起来指导和推动。这个十分关键。希望中央政府能和周边国家的政府间进行更好的沟通,为我们这些走出去的文化企业营造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

  她还表示,文化产业也需要结构供给侧改革,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演艺、交流、拓展也就是走出去的平台。

  交流是为了促进了解,了解是为了更好地交流。随着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需要更多的平台支持。中华出版促进会专门成立了南亚中国文化合作出版中心。该会常务副理事长谢爱伟介绍说,该中心是根据斯里兰卡出版协会以及它的会员单位的邀请成立的。南亚出版界人士对中国模式非常向往,他们希望有一个平台和模式,把中国图书翻译成本国文字在当地出版和销售。

  谢爱伟说:“中国的500多家出版社都在为文化‘走出去’做着自己的贡献。中华出版促进会的南亚中心的目的就是在南亚创建一个合作共赢、相通互融、增加友谊的一个平台。寻找一个模式,让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和中国的经济实力‘走出去’找到一个结合点。成为双方出版社的咨询和合作中心,服务多边国家为主的跨行业合作和跨国界阅读的。文化合作的范围要扩大,把软实力硬当当地推出去。”

  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唐玄奘取经,经书就是图书。图书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作用更加长久、更直接,而且印象更加深刻。因此,图书具有任何媒体媒介不可代替的深远意义。中国言实出版社副总编冯章说,选择一些中国优秀的图书翻译出版到南亚国家,同样也把南亚地区优秀的作品带到中国,这样的方式同样有助于双方的了解。

  冯章说:“文化交往在‘一带一路’规划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也是一种手段。出版业应该发挥影响更广的作用。促进南亚地区人民更加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当代政治、经济、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形势。使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民更加友好。”

  冯章和杨劲松都提到了文化交流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政府层面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国家新闻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副司长赵海云特别提到了政府层面对于通过图书进行文化交流方面的支持,比如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被纳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该工程扩大了版权贸易和对外合作规模,积极拓展“走出去”项目。赵海云介绍说:“南亚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是一个开放平台。对整个中国的出版业都开放。内容方面也是开放的。主要包括了对外的翻译出版和版权输出。包括我们的出版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办一些实体,或者采取一些合作出版的方式,进行编辑方面的工作联络。包括到境外参加和举办书展以及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培训。包括中国优秀图书产品数字化的加工整理和传播。”

北京大学孟加拉语外教柯修

  来自孟加拉国的柯修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外语项目的孟加拉语教师。他认为中国和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从古代的高潮时期到近代经历了一段冬眠状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规划的提出近期又慢慢开始上升。通过相互访问、国际贸易、参与合作项目、互联网的普及、旅游交往、政治和社会关系上的促进,南亚和中国之间的“一知半解”,“以偏概全”以及“陌生又神秘”状态越来越好转了。这其中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他说,“人也好,或者社会也好,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信仰。如果宗教、政治和社会问题,就可能会各自有各自的视角,不容易推进。促进友谊和关系都要从共同点切入,这样双方都比较能接受。文化交流就是一个容易接受和尝试的方式,不会产生过多的障碍。所以通过文化交流两个国家或地区直接能拉近彼此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刘建表示,近些年中国和南亚除了国家政府层面上的往来和合作,人民与人民的交流和互动也在逐渐增强。专家、学者、留学生等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中国的青年老师去到孔子学院教授当地人们汉语。还有大批旅游者互相访问。刘建认为,中国和南亚的交流是一个很大的工作,在文化交往上一定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和短期的计划。他说,“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后,中国和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经济、政治、文化、多边关系上前所未有的密切。在这个时候进行文化交流,更多地了解现代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发展状况、文化成就、文化内涵对于‘一带一路’、全球化、中国和南亚国家友好睦邻关系具有非常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