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华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新余市委书记蒋斌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沈玉婷)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特色区,如何最大限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崛起?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新余市委书记蒋斌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
主持人:今年2月,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请您结合新余市的工作情况,谈一谈如何划定生态红线,怎样才能划得实、划得好、守得住?
蒋斌: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功在当地,利在千秋。我们一定要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江西省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2016年8月,就出台了《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全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汇总面积为55239.1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09%。其中新余市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总面积为531.5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例为16.79%。
我认为,分类分级划分,才能划得实、划得好、守得住。新余作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特色区,已划定的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涵盖了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公益林、湿地公园,省级重要湿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等范围。按照“一类管控区”和“二类管控区”分类实施差异性管理措施与环境准入制度,严禁一切不利于生态保护的生产生活等活动,确保全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主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全市现有林地面积261.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80.8万m3,森林覆盖率50.44%,全市已建成示范森林乡镇14个、示范森林村庄76个,80%以上集中居住的村至少建有一块休闲绿地,进村道路两侧、周边水系沿岸绿化率达92%以上,农田林网绿化率达91%以上。
主持人:为了守住绿水青山,现在有的地区已经建立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制度,对此您怎么看?新余市是如何做的?
蒋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我认为建立切合本地实际的个性化考核制度,可以让政府腾出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到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上。对于有些拥有较好自然资源禀赋的地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和考核制度,有利于当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崛起。近年来,新余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考核方面侧重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考核,2015年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产业转型等指标的考核。根据全市各县(区)资源禀赋和功能布局,着眼于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制定推行了绿色发展考核体系。比如,仙女湖区定位为生态文明重点区,重点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赋予了12%的考核权重。2016年出台了《新余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考核制度》,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各县区和市直单位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在发展方面侧重建立招商选资项目预审制,坚持只要绿色GDP。2015年以来,先后否决了170多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污染的建设项目。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应用、电子商务、生态旅游、沼气循环农业等绿色产业,有效实现了吃绿色饭、走生态路。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改造升级,抓好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城区扬尘防治,重拳整治境内流域水环境综合,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这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收效显著,2016年11月公布的《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新余位列全国前三,仅次于黄山和三亚,就是最好的证明。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230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4.1%,绿地率达5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95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首个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市、全国水生态城市。
主持人:2009年起,新余市在考核指标上就将环境保护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指标,通过奖勤罚劣,倒逼各级党委、政府严守环保责任底线。目前,这项工作成效如何?
蒋斌:领导干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重大决策者。我认为,对地方环保不达标实行干部考核一票否决,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要求。这种考核模式促进了科学责任追究机制的制定,既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责任意识,更有利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施政。2009年起,我市就采取百分制量化评分,对全市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在考核指标上将环境保护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指标,通过奖勤罚劣,倒逼各级党委、政府严守环保责任底线。市委、市政府督查机构对全市环保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督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环保部门立足核心职能对环保重点任务和项目推进情况跟踪问效,并将督查结果和扣分情况向市绩效办通报。2016年,新余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寻找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经济社会属性变化与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结合点,充分利用能客观真实反映自然资源资产保护情况的量化指标,分析政府宏观、微观政策执行及相关具体行政行为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客观真实地评价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方面的责任。这种模式让审计对象由个别抽查向全域覆盖转变,由试点摸索到建章立制,由通报整改向问责问效延伸。我市这一系列有益探索有效将生态审计结果与年度绩效考评、干部选拔任用等相挂钩,形成了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健康规范的绩效考核引导和合理有效的制度约束,全市各级部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意识得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承担起了应有的生态责任,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新余的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工作还引起了中央媒体关注,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原标题:生态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