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东南亚官方打击假新闻受质疑 被指或成政府操控舆论的工具

2017-03-22 09:00:21|来源:环球网|编辑:叶玉龙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陈欣】新媒体时代的巨量假新闻让多国头痛,在一些极端案例中甚至威胁社会安定。据香港《南华早报》20日报道,东南亚多国政府此前高举过新闻“打假”大旗,并在各自的官方层面设立“新闻核查”机制。但令人尴尬的是,学界和民众对这种政府行为深表质疑,认为这类机制最终可能变成政府操控舆论的工具。

  马来西亚官方设立的“新闻核查”类网站“SEBENARNYA.MY”(意为“事实真相”)本月14日正式上线。据牵头该项目的通信和多媒体部门说,假新闻不仅混淆视听,更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和民众福祉。政府方面认为,由于该国近70%的民众都从网络渠道获取资讯,层出不穷的假新闻迫使当局诉诸官方“打假”行动。在马来西亚之前,新加坡政府2012年就设立了名为“Factually”的核查类网站,该网站主要用于纠正舆论对政府相关政策的“误读”。此外,印度尼西亚政府也将成立具备“新闻打假”职能的国家网络局。

  不过,在全球范围,私营领域才是对抗各类假新闻的“生力军”,政府牵头的案例并不多见。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体专家贝克特认为,受诸多因素影响,政府部门自身很难提供不带任何倾向性的消息来源,只有独立媒体间不断展开公开、多元化竞争,才能逐渐净化舆论环境。也有专家指出,一些政府高层本身都缺乏可信度,以“假”打“假”的效果不言而喻。《南华早报》举例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2015年深陷贪腐丑闻,该国高层此前强辩外国媒体“报道不实”,要求推特、脸谱和谷歌等方面“加强信息管控”。舆论认为,该国的“新闻核查”网站最终会沦为党派斗争或舆情控制的工具。

  “新闻核查”类网站的实用性也引发一些质疑。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例,大多数假新闻是民众通过如“WhatsApp”一类实时通信联络工具传播,这种信息传播速度远超过社交媒体——缺乏辨识力的民众对假消息往往随手转发,连阅读的过程都没有,不要指望他们能上网核查消息的真实性。此外,分析认为,提升公众的媒体识读能力,才是控制假新闻传播的有效措施。

  (原标题:东南亚官方打击假新闻受质疑 被指或成政府操控舆论的工具)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