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博鳌热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描绘中国经济新风景

2017-03-27 10:02:38|来源:中国经济网|编辑:谷士欣

  

  在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换个角度看经济:供给侧的风景”分论坛上,多位经济专业人士就这些话题展开了讨论。

  以改革满足市场需求

  “全球需求呈现疲软状态,中国开始寻求更多内在需求,通过改革,中国有能力实现这样的转变。”在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结构从过去出口驱动向内需驱动的一个转变路径。

  “过去,我们曾经通过各种政策刺激提升需求,就像一个人吃不下饭时,就给他开点儿开胃药,刺激一下他的胃口。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像补肾,通过改革,增加经济体的活力。”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则用这样一个比喻阐述了他的看法,“经济主体有活力了,才愿意投资、愿意开发新市场”。

  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可李稻葵的观点,他认为,在通过一定的政策刺激提升需求后,要保证供给侧产品质量满足变化后的需求,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要做的工作。“如果一个人的胃口变大了,但是想吃的东西却没有,不想吃的东西一大堆,这也是会出问题的。”龙永图说。

  “国内有很多产品需求是很大的,但是生产能力却十分有限,只能大量使用进口产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进一步解释,去年中国进口的制造业产品金额达到1.2万亿美元,这说明国内需求很大,但是因为国内不能生产满足需求的产品才去进口。

  以创新弥补供给短板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生产层面来说,中国的供给侧生产能力存在哪些短板?李稻葵认为,从产品类型上来说,中国的供给侧生产能力在工业品方面相对较强,在消费品类特别是高端消费品类则相对较弱。“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的客车竞争力很强,我到迪拜参加会议,发现用的全是中国的金龙客车。为什么金龙客车能赢过国外产品?因为它安全、性价比高,企业采购最看重的就是这些品质。但是,中国的轿车产品竞争力就没那么强了,为什么?因为买轿车的人一般就是开车的人,他的主观感受是非常细腻的,对产品细节要求很高,这方面我们的生产能力还不够。”李稻葵说。

  李稻葵还认为,品牌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不足,也是影响国内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工程能力和技术能力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强的,工程机械、造桥、高铁方面都比较强,但马桶盖却比不过国外产品,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牌和市场营销做得还不够”。

  短板该怎么补?在龙永图看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创新的重要性是一种普遍共识,“创新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手段,只要把创新抓住了,我觉得改革就会成功”。

  对此,李稻葵补充道,制度创新是整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我们不缺乏市场层面的创新,比如这两年在互联网经济方面,企业的创新非常多,现在我们主要缺的是制度上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束缚了手脚。制度创新能够突破,才能够进一步拉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林毅夫则认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和适当的产业政策都对提升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对于一个新出现的产业,早期应该有一定的产业政策给予支持,鼓励创新。与此同时,产业政策应该注意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让企业在竞争中决定发展”。

  根本目的是人民福祉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找准前行的方向至关重要。罗伯特·库普曼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大’和‘富’的选择。当然,如果要‘富’的话,中国这么多人口,就必须要‘大’。但是改革的根本目标不应该是‘成为最大的’,应该是成为‘比较富裕的’”。

  龙永图认为,库普曼的看法和中国的治国理念十分相似,“习近平主席讲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相比于中国的GDP有多大体量,我们更在乎的是老百姓是不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也是最近几年我们整个发展目标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

  龙永图说,中国经济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到现在转变为追求质量的提升,正是这种目标变化的体现,“追求质量的提升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安全的环境以及宜居的城市等,如果能满足这些消费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成功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 勇)

  (原标题:博鳌热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描绘中国经济新风景 )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