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树一策"建档防控 三年后逛公园不再受飞絮侵扰
昨天,北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利用高压水炮车喷雾抑制飞絮。 本报记者 吴镝摄
本报记者 袁京 针对春季漫天飞舞的杨柳飞絮,市属公园又出治理重拳。记者昨天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市属11家公园内产生飞絮的6306株杨柳树雌株将逐一建档,通过“一树一策”逐步根治杨柳飞絮。此外,各公园还首次提出将通过联合周边街道单位社区“群防群治”,预计到2020年市属公园内飞絮情况将得到根本性控制。
未来三年杨柳树雌株
总量降三成
据统计,市属公园内目前共有杨柳树12048株,树龄普遍集中在30年至50年。其中,产生飞絮的“罪魁祸首”雌株树为6306株,占总量的一半多。
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处副处长朱英姿表示,该中心现已编制完成公园“十三五”期间杨柳飞絮防治规划,将分年度稳步推进杨柳飞絮的综合防控治理。年内,各公园将完成杨柳树种植分布图和数据管理档案。经过四年的集中治理,预计到“十三五”末期,杨柳树雌株总量将下降近三成,市属公园内飞絮情况将得到根本性控制。
6306株杨柳雌株逐一建档
其实,市属公园的杨柳飞絮“攻坚战”已经打了11年。截至今年,在市园林科研院“杨柳飞絮控制技术”支持下,公园内的杨柳树雌株防治率超过90%。
今年,市公园管理中心制定出台了《杨柳飞絮治理整体实施方案》,年内将对市属11家公园内的6306株杨柳树雌株逐一建档,并统一编号悬挂牌示。“‘一树一档’的目的,是为了更精准治理。”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像颐和园西堤古柳、北海古柳等古树及动物园黑杨等珍稀树种,必须要加强养护复壮;还有像动物园里动物运动场内的杨柳树雌株,这是动物们的栖息玩耍地,并具有为它们遮荫的功能,这部分雌株也采取保护为主,通过注射“疫苗”、疏枝修剪等手段进行飞絮防控。
对于作为园林景观主题内容和框架结构的杨柳树雌株,工作人员将甄别其树势状况及在景观中的位置构成,有机融合疏枝修剪、花期喷水降絮、高位嫁接、注射“疫苗”药物及疏伐更新等治理飞絮,并非“一砍了之”导致生态景观环境退化。
更新树种时,将在遵从历史园林意境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杨柳树替换成抗逆性强、色彩丰富,绿期较长的乡土长寿树种,如国槐、油松、桧柏,同时选择与种植灌木和草本相结合,形成乔灌草立体复合结构,不断提升历史园林的生态环境承载力。
公园须主动“携手”
周边街区共治
记者昨天在颐和园看到,公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环境怡人;而一墙之隔的新建宫门路边,随地滚落着白花花的“飞絮团”,一阵风刮过,漫天飞絮随风飘散,沿途行人不胜其扰。
“公园难免会被乱飘进来的‘外来户’连累。”工作人员介绍,治理工作其实一直面临这样的难题,就是杨柳飞絮四处乱飘会“翻墙跨院”。
“针对这一情况,市属公园今年在自身实施飞絮集中治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要联合群治。”市公园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家市属公园都将主动联系周边单位、街道社区,发挥公园人员和技术优势,对有需求的辖区提供技术合作,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联合治理杨柳飞絮。据了解,经过前期商讨,玉渊潭公园昨天开始已对周边一些单位的杨柳树注射“疫苗”,以免明年春季再“飘雪”。
PM2.5数据短时上窜下跳 原是杨柳絮捣乱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这四月飞絮,扰乱了PM2.5和PM10的浓度监测。昨天,环保部门表示,PM2.5和PM10自动监测数据不规律的跳变,正是因为杨柳絮捣乱。
环保部门介绍,每年四月、五月初,大家可能会看到PM2.5和PM10的自动监测数据出现两种不规律的跳变:一是浓度从低浓度迅速跃升,持续一两个小时又迅速回落,形成短时间的异常高值;二是持续出现几个小时的0值,然后数据恢复正常,接着又出现0值(0值不算在日均值计算范围内)。
为何自动监测数据“上下乱窜”?环保部门解释,PM2.5和PM10自动监测数据会出现不规律的跳变,主要是因为漫天飞舞的杨柳絮,而现有监测设备的采样头并没有杨柳絮过滤机制,所以杨柳絮容易被吸入或堵塞采样头。
据介绍,虽然现有设备采样切割头的前端有一个过滤网,但受较大风力的影响,杨柳絮还是很容易进入到切割头、留存在保存腔内,并逐渐长大,变为杨柳小球。由于保存腔的承载能力有限,杨柳小球会进入到监测仪器落在采样膜上,影响浓度计算结果。
不过,环保部门表示,大家不用担心数据出现大偏差。在此期间,监测人员已经加大了监测仪器巡查以及采样切割头附着物的清理频次,不会影响空气质量总体数据。
(原标题:对6306株产生飞絮杨柳树建档 “一树一策”进行飞絮防控 三年后逛公园不再受飞絮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