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央抢抓战略机遇 丝路起点铸起现代新城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高岗):4月24日上午,“见证陕西 追赶超越”——2017“CRI中外记者看陕西”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当天下午,采访团走进丝路起点西安市未央区。
2100多年前,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一路向西,开辟了一条东西方深度对话的黄金通道。如今,汉长安城遗址依稀可见,乘着“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在“陕西自贸区”、“大西安”建设背景下,西安市未央区正奋力追赶超越,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区、打造高品质幸福未央。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毛新亮为CRI中外记者介绍汉长安城遗址相关情况(代红玉 摄)
丝路起点在未央 (高岗 摄)
辉煌历史 丝路起点在未央
未央,因汉代未央宫而得名,取“繁荣兴盛,不尽不衰”之意。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是西汉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
在西安市西北部未央区境内,赫赫有名的汉长安城遗址便坐落在此。西汉时期,长安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更是万国来朝的东方大都市,与古罗马城东西相对,遥相辉映,当时并称为“东长安、西罗马”。
得益于历代王朝与遗址区群众的倾力保护,虽历经2200多年,但汉长安城整体格局完整保存至今,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
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往来于西域与长安的各国使者、商旅驼队在这条丝路古道上络绎不绝,相望于道。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古老的长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几年,未央区坚持把汉长安城特区发展作为未央最大的发展,举全区之力推进,高标准建成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
2014年6月,中吉哈三国联合申遗“丝绸之路”成功,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翻开历史性的崭新一页。
外籍记者在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合影留念 (高岗 摄)
现代新城 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区
2017年3月29日上午,作为国家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国内第一个被国家部委认可的城市综合建设类PPP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的未央区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PPP项目正式启动,备受瞩目和期待。
在未央区,随处可见的一句宣传语“投资未央就是投资未来”,言简意赅的道出了未央的精髓所在。未央位于西安市总体规划“大九宫格局”的中心,“西(安)咸(阳)一体化”的最前沿,陕西“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陕西“米”字型公路骨架八条放射线中,六条放射线的接点在未央境内,是西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必经之地。
过去五年,未央区坚持推进全域高水平城市化,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实施“百村城改计划”,累计完成101个行政村拆迁,储备土地3万余亩,创造了西安城改的“未央速度”,推动城市空间延伸到渭河南岸,走出了一条以城改为突破口加速城市化的路子。
2011年9月16日正式通车运行的西安地铁2号线纵贯南北,是西安的一条交通大动脉。该条地铁的北端,连接着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车站和全国高铁最重要的客运枢纽。
如今,未央“十纵九横”路网基本形成,穿境而过的地铁1、2、3号线投入运营,4号线正在建设,北三环景观林带、文景山公园等现代城市标志的建设,架构起一座现代化新城的骨架,成为西安城市新的形象窗口。
2017年3月29日,西安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PPP项目正式启动。(王梦凡 摄)
追赶超越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未央
2016年,西安市未央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是该区在过去五年内的第三次百亿大关的跨越,经济总量跃居陕西省各区县第2位,连续9年入围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同时,未央印象城、熙地港、宜家家居、万达广场、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
每年“十件惠民实事”扎实落实,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全区财政民生支出达到97亿元;48个城改村,8.5万群众实现回迁……这一连串分量很重的数字,撑起了高品质幸福未央的核心内涵。
2011年,西安行政中心北迁至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城市发展重心和区域功能定位发生变化,未央成为西安发展的热土。在建设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千年古都全面振兴,打造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而未央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行政新区,作为西咸一体化的最前沿,作为西安后发优势最明显的区域,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新区正在推进。
西安市未央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梁晚晴表示,未央现已进入“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区、打造高品质幸福未央”的历史新阶段。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区,是西安“十三五”规划北跨渭河发展战略、加快渭河以南中心城区国际化进程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以“品质”为内涵,内外兼修,努力打造一流的人文环境、宜居环境、社会环境和服务环境,促进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