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宇航员:中国是航天全球化不可或缺的伙伴
格哈德•蒂勒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武诗韵):日前,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在西安成立,来自国内外48所中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成立宣言》。关于这一联盟的成立,德国宇航员格哈德•蒂勒表示,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将会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伙伴。格哈德•蒂勒在做客西北工业大学时说:“我认为航天事业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不会止步于当前的国际化。目前国际空间站有很多合作国家:欧洲十国加上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但是中国、印度和巴西却不在其列。我希望将来能有一个超大型的航天公司,每个国家协商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以此实现共同进军月球等梦想。我很难想象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完成人类全部的航天计划。我们必须通力合作,中国在未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伙伴。”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此前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2011年11月17日,中国“神舟八号”飞船携德国生物医学实验装置SIMBOX上天后安全返回地球。在格哈德•蒂勒看来,中国在航天科技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他说:“中国是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轨道又安全返回地球的国家。此前只有美国和苏联,我们欧洲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大国,有着很多资源,其中众多聪明的国民就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宝藏。如果放眼航天教育,在诸如载人航天方面,我们既要夯实基础,也要为下一代将面临的未知任务做好准备。这一点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是巨大的优势。”
格哈德•蒂勒曾执行过“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第十四次太空飞行任务,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过五年,在跨文化合作方面,他有不少心得。他说:“日本航天员毛利卫曾经和我在‘奋进号’航天飞机共事。在日本,人们认为说‘不’是非常不礼貌的。比如问道‘有问题吗’,一般人会直接说‘嗯,我没明白’,(而毛利不会这样做),但当时老师并没有觉察到这一差异。然后我们就需要搞清楚毛利是如何表达‘不’的。通过观察其他信号来判断我们是否达成一致,以及这是不是他真心想要的。”
“一带一路”是一个全球化的合作理念,区域性的矛盾固然不可避免,“存异求同”就成为了共赢的基础。格哈德•蒂勒曾为俄罗斯载人飞船“联盟号”的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以支援荷兰“DELTA”载人航天计划。在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之际,航天领域的合作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格哈德•蒂勒表示:“这些制裁是出于特定的政治原因提出的,但政治层面仍然希望能保持对话的可能。这种情况下,航天合作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具体工作方面,从宇航员到航天培训机构,大家从未感受到哪一方不愿意开展这样的合作。所以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当我们在某一领域无法达成一致而互相指责的时候,不要忘记在其他领域的共同利益,从而使争端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有机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