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落户毛里求斯 专家:找准定位 前景美好
4月22日,毛里求斯孔子学院开班授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中国在毛里求斯的首个孔子学院4月22日开班。在第一次汉语课上,60多名学生们均表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充满兴趣,希望将来能到中国留学深造或开展经贸往来。该学院由浙江理工大学和毛里求斯大学合办,2016年12月14日举行的揭牌仪式。现阶段,孔子学院每周六上课,一年为一个学习期,教学免费。
在开班前夕,记者随同察哈尔学会代表团走访了这所设在毛大校园内的孔子学院。据学院中方院长谭旭东和毛方院长Kistamah介绍,近年来,中毛各领域交流密切,人员往来需求不断增长,毛里求斯朋友学习汉语的热情很高,愿意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此外,孔子学院还针对毛里求斯各行业开办中文专题学习班,开设各种介绍中国的讲座等。
据悉,这所孔子学院从筹备到揭牌再到正式开班,前后经历了近10年时间。来自国家汉办的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共有 140 个国家设立了 513 所孔子学院和 1073 个孔子课堂。中外专兼职教师总数 4.6 万人,各类面授学员 155 万,网络注册学员 59.7 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刘宏教授,曾经担任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英方院长,也是创院院长,在那里工作了四年半。他认为,孔子学院从2004年起发展到现在,近13年时间就有了如今的规模,总体来说是比较健康的,但是不可避免地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4月25日,谭旭东院长给毛大员工做杭州智慧城讲座。
在与毛大孔子学院校方负责人交流后接受国际在线采访时刘宏表示,长远来讲,孔子学院的发展要取得好的成效,最主要的是它能否满足和符合当地社会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社会的了解需求,一定要找到一个对接点。
“我个人的体会是,有些时候,我们的孔子学院定位还是不够明确。”刘宏表示,比如说它的重点是教语言,但其实社会上有很多语言培训机构,孔子学院应该有更高远的定位和期许,包括师资的培训,汉语教材的当地化和推广,另外就是如何把当地文化社会的需求,跟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接在一起。
刘宏认为,这些任务是一般的语言教学机构做不到的,这不是它们的使命,它们也没有这样的资源,但是孔子学院有,它有强大的后盾。而且,孔子学院的使命也是推动中国和所在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因此孔子学院一定要超越仅仅作为语言培训机构的定位和自我局限。”
4月18日,刘宏教授(右三)、王义桅教授(右一)、谭旭东院长(左三)、Kistamah院长(左四)等在毛里求斯大学校园内。
他说,孔子学院的教材要注重把当地特色的文化要素融合进去,即在坚持中文标准基础上的教材本土化,这样才能和当地较好地对接起来。还有就是要跟当地的主流媒体积极沟通。“我在英国时就跟包括BBC、《卫报》和《独立报》等做访谈,向它们介绍孔子学院是做什么的,以消除当地主流社会可能的疑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对国际在线说,孔子学院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正在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正在成为各个地方走出去进行对外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有“地方使馆”的意味。孔子学院当然也面临着挑战,但它都是和所在国的大学共通建立的,所以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应该从双方找原因。
“但孔子学院也确实有必要升级换代。”王义桅说,比如教材的改进,使之更符合不同国家的需要,注重教学的地区差异性,加大网上孔子学院的建设等。此外,孔子学院光教语言也不够,可以考虑在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推广语言,这样应该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可给对方创造就业,会增加对方学员的积极性。还可以跟已经在当地落地的中资企业合作,培训外籍员工,这样就进一步落地生根了,也更加可持续。
对于此前有孔子学院在美国、瑞典和法国等被关闭的事件,刘宏认为,“这还是极少数,毕竟孔子学院有500多所了,其中有几所被关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原因是每个大学的情况各不相同,还有就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他说,倒是我们从中可以更好地找到孔子学院的定位,更好地把它的发展既跟中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也跟当地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孔子学院才能真正拥有美好的前景。对此我还是充满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