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光明论坛】
从全球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兼济天下、包容互鉴的东方智慧,顺应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将为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化发展历程,虽然有不同的阶段特征,但都基于相同模式:少数国家通过商品贸易、投资和技术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贸易伙伴和全球经济增长。相比1975年成立的7国集团(G7),1999年成立的20国集团(G20)囊括了多个新兴市场国家,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2010年以来持续保持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地位。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国际经济和产业分工格局调整,数字化、服务贸易和创新经济正在重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竞争格局,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趋向多元平衡,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充分反映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深刻改变。“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多边主义,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契合了各国加快发展的内在需要,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同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速低缓、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其中,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为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贸易、投资、金融及科技、教育、人文、智库等领域国际合作水平,提供了基础性公共服务。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的设立,将推动各国一道研究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发展实践和发展路径,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正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增长动力,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将为推动更加均衡、包容和普惠的新型全球化注入持久的新动力。
中国把创新摆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和新发展理念首位,坚持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北京、上海正在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正在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19个国家级新区等创新区都在努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区正在崛起。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协同推进,内地和港澳合作发展进一步密切,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和国际合作环境不断完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联动效应不断深化。
中国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着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在此基础上,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倡导发展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一直坚持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可以想见,“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打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平衡发展。
(作者:万劲波 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标题:“一带一路”为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