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大学应成“一带一路”科教合作先行者

2017-05-17 09:16:30|来源:光明日报|编辑:赵春晓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与科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的地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还是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与人才支撑,这给中国大学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也提供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

  大学是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头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理念上,不仅要有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还要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积极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大局。在发展动力上,不仅要融入现有国际高等教育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合作竞争,而且更要注重以我为主、牵头主导,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大学发挥整体后发优势,探索具有本土特色、民族特色的现代大学发展之路,并在此进程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在发展模式上,不仅要服务国家发展,还要担当国际责任,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为探寻全球创新发展之道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提供“中国智造”的科技和人才供给。

  大学担当起“一带一路”建设的思想库、智囊团和动力源功能,概括起来,就是做好“三个支撑”。一是提供人才支撑。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有计划地培养有科技背景、有领导能力、熟悉沿线国家政策法律、历史文化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高端人才。二是提供科技支撑。建立一批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技术转移中心,共同研究解决沿线各国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生态保育、人类健康、绿色智造、资源利用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三是提供智力支撑。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智库学术对话,加强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研究、话语体系创新,在国际秩序重构、全球治理改革、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知识理论,促进沿线国家政策协调、战略对接和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规划设计、机制创新、方向路径和精准推进做好咨询资政服务。

  以农业领域为例,“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和中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动植物适应性、农业生产技术需求非常相似。加强沿线农业教育科技合作,对于发挥中国农业教育科技比较优势、推广中国经验、促进沿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支持下,2016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12个国家59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联盟成立后,学校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建设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集中示范推广我国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小麦、苹果、玉米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在服务国家发展和实现“一带一路”共赢发展中,中国大学有信心、有能力作出贡献。

  (作者:孙其信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原标题:大学应成“一带一路”科教合作先行者)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