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巴勒斯坦的博物馆(组图)

2017-05-17 21:15:4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阿拉法特博物馆展厅(摄影 颜旭)

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发言时的照片和视频资料(摄影 颜旭)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颜旭、孙伶俐):与世界各大博物馆不同,巴勒斯坦的博物馆陈列的不是名画和古迹,而是厚重的民族使命感,它们是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占领和争取民族独立的缩影。

  为了民族解放而斗争——阿拉法特博物馆

  巴勒斯坦观众最多的博物馆当属阿拉法特博物馆了。阿拉法特博物馆位于约旦河西岸拉姆安拉市,毗邻巴勒斯坦总统府,于2016年11月9日正式开馆。阿拉法特不仅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的领导者,于1989年当选巴勒斯坦总统,而且在他的推动下,巴以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奥斯陆协议》。次年,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这位传奇老人生命的最后三年,他一直被以军围困在拉姆安拉的总统官邸内。官邸多次遭空袭、炮击和坦克破坏,到处是断垣残壁和碎石瓦砾。以军还切断了官邸的水、电和电话通信。2004年,阿拉法特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在以方允许下,阿拉法特前往法国就医,11月在巴黎逝世,享年75岁。

  如今的阿拉法特博物馆正是在当年阿拉法特官邸的废墟上建立的。藏品有数千件,除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文件和视频外,还有阿拉法特1974年在联合国讲话时所戴墨镜、标志性的黑白相间的头巾、生前使用过的《古兰经》、收音机、手枪和军装等。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包括按照原样复原的阿拉法特官邸的地下办公室、卧室、治疗室和卫兵宿舍等。在狭小的地下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巴勒斯坦地图和阿拉法特爱女的照片,桌子上摆着眼镜、放大镜、药盒、蜡烛、油灯和手枪等,屋角放着电风扇等。阿拉法特墓位于博物馆展厅旁,有两名士兵守护。可以说,阿拉法特博物馆展出的不仅是这位巴勒斯坦领袖的传奇人生,更珍藏着当代巴勒斯坦人民英勇斗争的永恒记忆。

  世界上唯一没有展品的博物馆——巴勒斯坦博物馆

  巴勒斯坦面积最大、最气派、最现代化的博物馆要数巴勒斯坦博物馆了。它坐落在约旦河西岸拉姆安拉北部的一个小山顶,毗邻巴勒斯坦著名的比尔宰特大学。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于2016年5月18日亲自为博物馆揭幕剪彩。博物馆占地4万平方米,是一个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米色的大理石建筑上方嵌有一排黑色的小窗,远远望去如同打开的电影胶片。然而,与高大上的外表很不相称的是博物馆内没有摆放任何有价值的展品,十分可惜。巴勒斯坦当地人说是因为担心以色列会洗劫和破坏展品,所以就没有摆放。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展品的博物馆了吧。巴勒斯坦博物馆自2016年5月开馆以来,不定期会举办一些讲座和民族服饰等主题活动,稍微弥补了一下没有展品的缺憾。

  巴勒斯坦的情人——达尔维什博物馆

  达尔维什博物馆位于拉姆安拉市文化宫附近一座山丘的顶部,可以俯瞰整个拉姆安拉城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是巴勒斯坦的伟大诗人,在阿拉伯世界家喻户晓,在世界诗坛也享有盛誉。1941年,达尔维什出生于巴勒斯坦北部村庄,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使他失去了家园,人生从此颠沛流离。他曾先后生活在黎巴嫩、以色列占领下的海法、苏联、埃及、叙利亚、突尼斯、约旦、法国和巴勒斯坦等。达尔维什共出版了30多部诗集和散文集,获得过10多项国际大奖。他在诗篇中诉说了巴勒斯坦人民的不幸、苦难与抗争,爱国、抵抗和对祖国命运的思考成为其文学创作的主线。2008年,他因心脏手术失败在美国去世,享年67岁,其遗体被专机运回拉姆安拉。巴勒斯坦为这位伟大的“巴勒斯坦的情人”举行了3天的国葬。

  达尔维什博物馆于2012年8月正式开馆,占地约9千平方米,包括展厅、图书馆、多功能厅、一个可容纳500人的室外露天剧场和达尔维什墓等。从远处看,达尔维什博物馆就像一本打开的书。展厅内陈列着达尔维什的书桌、手稿及影像资料。诗人墓地位于博物馆中间通道的顶端,墓碑上刻着他的诗句:“睡吧,爱人,我将用发辫覆盖你,使你安详。” 墓地两侧的大理石围墙上,分别用英文和阿拉伯文镌刻着:“由祖国,赠马哈茂德•达尔维什”。

  就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前三天,巴勒斯坦民众以各种方式纪念了“灾难日”69周年。1948年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近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后来,巴勒斯坦人将5月15日作为民族“灾难日”。在巴勒斯坦的博物馆里,我们的确深深感受到了巴勒斯坦人民为建立独立国家不懈斗争的艰难。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