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网络中国节】端午之思,粽香之想

2017-05-29 15:45:53|来源:中国网|编辑:韩宇辰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农历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好时光。因此而言,农历五月初五也被称之为端阳节。

  在民间,端午节还有“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美称。可见,端午节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事实上,端午节也是流行于我国,以及汉字文化覆盖许多国家的一个传统文化节日。它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也就是长江中下游以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这里,笔者最想提及的重要历史人物是屈原,他几乎成为端午节抹不掉的符号。作为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力主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正义的屈原和他的正确主张不仅不被重视,还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最终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而他在流放中,竟然悲愤地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可谓独具风貌,独领风骚,影响至深至远。

  有资料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般难受难忍,但他却始终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祖国,便于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作出了抱石投汨罗江,以死抗争的悲壮举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值得感动的是有位渔夫竟然拿出为屈原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饱吃一顿后就不会再去撕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状,便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还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最终发展成今天人们喜爱的粽子。从此,千年不变,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方式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自古以来人们过端午节就有划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属于传统佳节特色的节日活动,节日文化气息一直很浓厚。这折射出中华民族历来热爱祖国,热爱爱国主义者,热爱生活,热爱节日,崇尚向善向好向上等美好追求的优良品质和传统,一代一代地在传承,在光大,在升华。特别是在建国后,党和政府更加尊重优秀的传统习俗,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比如: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这意味着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有其突出的地位和意义,其节日文化影响面越来越大,渗透深度也越来越大。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国放假一天。一个传统节日,演变为法定节日,跨越了时空,穿过了历史,体现出党和政府对节日文化的尊重,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对优秀传统习俗的尊重。在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如期到来之际,各地都采取了调整串休的办法,让人们普遍享受到三天小长假的快乐,节日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可人。

  端午之思,粽香之想,我们思得、想得更多的是屈原的正义与忠贞,屈原的爱国主义情义与坚定,屈原的诗文与壮举。“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不过,屈原之伟大依然永存人间。在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进的今天,学习和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必要和重要。

  薛宝生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原标题:端午之思,粽香之想 )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