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要敢于破除改革中的阻力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于2017年7月17日开始播出,如今已播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等7集。《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的一个作品。
《将改革进行到底》自播出后备受好评,被赞为“不仅立意高远,彰显出强烈历史使命感,并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形象解读了改革的新理念”。诚然,但凡真正看了此片的观众都不难从中感受到,在这场全面深化改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改革任务,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改革是当代最强音,但改革之途从来都不会畅通无碍。7月19日下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锐意进取,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对改革中的阻力要敢于破除,抓好改革试点工作。“对改革中的阻力要敢于破除”这一说法足以说明改革确实有阻力。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谈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曾如此提醒:“一定要考虑到,不是做出一个好的决定,躺在那里就可以实现的。因为障碍和阻力还非常强大”,都有哪些阻力?吴敬琏认为,一是意识形态障碍;二是既得利益阻力;三是不利的经济环境;四是很高的技术难度。
不必讳言改革阻力。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比如就任总书记不久,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由此可见,改革阻力既包括旧有的思想观念,也包括利益固化的既有利益。
说到思想观念的束缚,《将改革进行到底》之《守住绿水青山》谈到一个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地向错误的发展观、政绩观说“不”!然而,对于一些官员来说,政绩观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彻底改变的。在一些地方,干部嘴上不再“唯GDP论英雄”了,想法里、做法里、骨子里,还是在“唯GDP论英雄”。
有改革阻力,更有改革动力,最重要的是中央有扫除改革阻力的决心和力量。早在2014年1月22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即提出,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非要强大决心和强有力行动,不足以推进改革,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改革遇到的阻力可能更多,但中央早就有准备,做到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一方面我们看到,改革真刀真枪、大刀阔斧,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也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不配套约束机制,不强化问责机制,改革措施未必落地,故此中央深改小组会议曾明确提出:对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要旗帜鲜明抓落实。要把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明确下来,对责任不到位、不担当、敷衍塞责、延误改革的,要严肃问责。
“政善治,事善能。”新的改革征程,需要非一般的改革决心,更需要激发更磅礴的改革智慧。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释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情,改革阻力就会不断被瓦解,改革硕果就会更喜人。当然,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需要时刻牢记使命,为改革顺利推进制定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文/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