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吕寿琨以毕生精力推动香港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世界艺坛的高度评价。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刘思恩、实习生陈炎):20世纪在香港艺坛大放异彩的艺术家吕寿琨,是香港“水墨运动”的先驱者,更是促发香港本土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重要奠基人之一。3月16日至4月14日,中国美术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主办的“自我有乾坤——吕寿琨与早期水墨运动”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吕寿琨以毕生精力推动香港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世界艺坛的高度评价。尽管如此,吕寿琨对于内地的公众来说却略显陌生,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着实为内地公众建构走入吕寿琨艺术人生的多维平台。
此次展览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及香港艺术馆挑选51件上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吕寿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吕寿琨扎根传统而突破中西藩篱的力作。
为了增进内地观众对吕寿琨艺术世界的了解,3月16日,中国美术馆特意举办“自我有乾坤——吕寿琨与早期水墨运动”艺术沙龙。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姚进庄、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谭美儿女士、香港艺术馆馆长(现代艺术)邓民亮,以及吕寿琨先生的女儿吕展露女士参加艺术沙龙。
吴为山表示,在吕寿琨先生的作品世界里,在他的山水画当中,举办开幕式沙龙,是对吕先生艺术最崇高的敬意。他说,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当中,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当中,吕先生以中国画这一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展开艺术探索。他的作品当中有新意,这个新意即是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不是固步自封,是把中国优秀的传统和世界先进的文化进行对话当中,使民族文化得到一种发展,使她注入新的生命力,充满了一种新的生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包容性,吕先生由于其特殊经历,在香港特区,这样一个特别的文化地带,在中西方合璧的平台上发展中国画。
吴为山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是世界名校,展览的圆满实施有赖于中国美术馆全体同仁与香港同胞的通力协作。这不仅是吕寿琨艺术在内地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同胞间文化艺术交流的硕果,必将在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姚进庄介绍,吕寿琨先生写过一段话,他说:“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是要献出自己,为国家增加一份光荣,并不是分享国家的光荣,我们要为自己国家的艺术家添写一页辉煌的历史,并非利用过去的历史装饰自己。”吕寿琨先生这句话很有意义。 吕寿琨先生在60年前已经在外地做出了成果,他在美国首先开了展览,之后在1962年,即56年前,已经在英国牛津大学有了一个个展,这是在全世界最老的牛津大学博物馆里第一个有了中国艺术家的个展。吕寿琨先生在很多重要的地方做了展览,但是他一直没有在中国内地做个展,尽管他自己可能没有说,但是我想这毕竟也是他的一个遗憾,所以我们与香港艺术馆一直希望把吕寿琨先生这么一个遗愿可以在中国美术馆里实现。因为吕先生作为一位推动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贡献者,我们觉得只有在中国美术馆,这个全国第一的美术馆里,才有资格把吕先生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谭美儿女士表示:“吕先生生前有很多展出的机会,可是他就是没有在中国内地做过一个大型个展,今天有这个机会把他的作品带回他出生的土地,孕育他艺术母胎的地方,这让人非常感动。”
谭美儿介绍:吕寿琨先生1949年来香港,今天很多在中国水墨画坛有影响力的艺术家都是吕寿琨先生的弟子或跟他学习过的艺术家。“吕先生的贡献不止是在香港,因为香港站在中国的前沿,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为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搭建桥梁,我们把中国的文化用一个现代实验的手段推出去,香港是前锋。我们几十年前已经开始这样一些实验的创作,所以香港在吕寿琨先生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新水墨运动,在很多地区或华人世界、中国水墨画世界里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吕寿琨先生除了为香港在艺坛做出很大贡献之外,他在整个中国水墨发展的里程碑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最高的美术殿堂,近些年始终致力于推动同国内外其他美术馆和知名院校间的文化交流。香港长期以来都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交汇之地,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一方面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面貌。此次展览让内地公众走进吕寿琨的艺术世界,展现吕氏的国学底蕴与国际视野,以及其推动现代水墨艺术的贡献,并侧面呈现香港水墨艺术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