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创新、埋头苦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18-03-18 21:56:06 来源:光明网 编辑: 杨磊

  作者: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教授 马爱玲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让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同时也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内蒙古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有必要针对内蒙古贫困的特殊性,提出新的扶贫战略定位和扶贫重点,瞄准民族地区贫困人口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扶贫,针对特殊群体和特殊区域,实现精准扶贫。

  一、内蒙古贫困的特殊性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区减贫20万人,1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摘帽,贫困人口下降到3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农牧民收入平均水平。尽管内蒙古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由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牧业经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边境地区广等特征,导致少数民族人民、牧民以及边民等群体的脱贫难度较大。而牧民和边民又以少数民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则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和重点。

  二、内蒙古扶贫战略新定位

  内蒙古贫困人口因教育水平较低和健康水平较低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利的境地,同时缺乏应对大病致贫、因灾致贫风险的能力,他们脱贫的基础极为薄弱,市场风险、疾病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很容易使他们再度陷入贫困中。因此,我们需更好地把握内蒙古地区贫困现象,寻找更加有效的反贫困策略。抓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是反贫困的关键。这就要求内蒙古必须因地制宜深化反贫困的对策建议,可把反贫困的救助关口前移,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提升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健康水平方面,并清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提高贫困个体自身获取收入、预防和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而不是在其陷入贫困之后再进行扶持和救助。

  习近平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三、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

  内蒙古扶贫工作不仅要致力于消除绝对贫困,更要关注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考虑到内蒙古贫困的特殊性,其扶贫工作应主要侧重:首先,公共服务要向人口较少民族倾斜。在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是指总人口在30万以下的28个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居住在边境区或偏远区域,受教育水平低,更易陷入贫困。而公共服务是搞好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其次,公共服务向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倾斜。近年来富民兴边行动大规模实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教育、医疗、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依然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随着边境地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边境口岸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逐渐凸显,发展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成为边境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再次,瞄准民族地区贫困人口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扶贫。内蒙古各贫困地区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各级政府在扶贫攻坚进程中务必瞄准当地贫困人口的真正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以保证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标签:
2018全国两会 NPC&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