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 周宵鹏
“邯郸到处单身汉,讨个媳妇真困难……相互攀比陋习烂,儿子结婚爹娘惨。”说起农村彩礼畸高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华捷公司爱心车队成员张青彬先给《法制日报》记者念了一段顺口溜。
河北南部地区尤其是邯郸市,一直都是“天价彩礼”的“重灾区”,在媒体近年发布的相关“彩礼地图”上,邯郸更是一度领跑全省甚至全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农村彩礼畸高问题成为来自邯郸的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他们向记者表示,遏制彩礼畸高应堵疏结合、多措并举,既要完善相关政策对“零彩礼”进行激励扶持,又要加强农村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正确婚姻观,营造文明新风。
农民因高价彩礼致贫
“万紫千红一点绿”,是一万张五元钞票、一千张百元钞票和一块翡翠;“三斤一动不动”,是三斤百元钞票、一辆轿车、一幢楼房……3月8日,当张青彬在代表驻地向记者讲起这些邯郸农村彩礼的“规矩”时,语气里充满了沉重。
“结婚本来是一件喜庆的事,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尤其在华北地区南部,畸高的婚嫁彩礼致使本来高兴的事却带来了沉重家庭负担。”张青彬介绍,以邯郸农村为例,粗略计算,一名男青年要想结婚,整体花费多的要70万元,农村畸高的婚嫁彩礼已成为农民致贫的重要原因。
对于“天价彩礼”的成因,在张青彬看来,一是农村男女青年比例失衡,大量女青年外嫁,适龄男青年却只能在老家娶亲;二是农村经济条件仍然很差,一些女方家庭希望索要高额彩礼改善家庭生活;三是相互攀比之风盛行,脸面让农村婚嫁避开正确的婚恋观,反而让彩礼钱越要越高。
“农村结婚索要高价彩礼的歪风愈演愈烈,不仅给农民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也助长了农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说,高价彩礼的存在有其深刻的道德、社会和经济根源,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加大“零彩礼”家庭补贴力度
2017年12月,邯郸市肥乡区索家寨村一对新人结婚,新娘打破村里“约定俗成”的高价彩礼陋习,作出不要彩礼的决定,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时被当地朋友圈热传。
在刘卫昌看来,这件事的发生并不突兀。因为自2017年以来,邯郸市肥乡区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倡导“没有彩礼名义的新型婚俗”,狠刹农村高价彩礼歪风,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刘卫昌介绍,2017年,邯郸市肥乡区在农村开展自治、法治、德治工作,明确提出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把治理高价彩礼、推行婚丧事简办作为专项整治重点。
除了采用微信矩阵、文艺下乡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肥乡区遏制高价彩礼还制定了优惠激励政策。该区选择不要彩礼、婚事新办的家庭优先评为“移风易俗好家庭”,给予6项优惠政策,包括女方父母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孕期住院费用减免、子女就读公立幼儿园保育费减免、降低创业贷款担保门槛、金融机构办事优先办理、行政审批享受代办服务。
“相关政策引导是遏制彩礼畸高的重要手段。”张青彬注意到,2017年山西省太原市作为全国首个婚姻消费补贴试点城市,取得了良好成效,他建议将该举措适时进行推广,特别是加大农村“零彩礼”家庭补贴力度,以政策激励引导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要自治先行
在彩礼畸高的成因中,张青彬和刘卫昌均注意到农村职业媒婆的问题。“在农村普遍存在一些靠给别人说媒赚钱的职业媒婆,每说成一对便要抽取一定比例的提成,彩礼钱越高,提成越高。为了得到更多的提成,这些职业媒婆便故意哄抬价钱,造成彩礼钱畸高。”张青彬说。
刘卫昌介绍,邯郸市肥乡区妇联和团区委专门开辟免费婚介平台,为全区未婚男女提供免费婚介服务,还组织志愿服务团队、推出公益相亲联谊活动等,通过这些渠道,目前已经成功牵手近百对青年。而此举正是为了畅通未婚青年择偶渠道,逐步铲除职业媒婆生存的土壤。同时,肥乡区还对借机牟利、情节恶劣的职业媒婆,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和依法处理。
当然,强化管理职业媒婆并非遏制高价彩礼的根本,逐渐扭转村民在生育观念、价值取向、面子心理上的偏差,解决农村生活保障、平衡男女性别比例、缩小城乡差别等客观问题,政府部门强化农村治理才是治本之策。
“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把树立文明婚嫁新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之中,对于索取高价彩礼的,农村‘红白事理事会’要坚决遏制,使之成为村民共同遵循的准则。”张青彬说。
“移风易俗是一项‘软’工作,不宜用硬标准一刀切,否则就容易出现只盯数据、不看实效、不听民意等问题。”针对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章义和表示,移“歪风”易“低俗”绝不是一简了之、一禁了之,要先立后破、奖励先进、自治先行、法律先行,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道路。
(原标题:上要政策引导下要管好媒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