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记者手记|直播带货、中文吆喝——进博会“老友”的生意经
2020-11-11 10:21:00来源:新华社编辑:殷亮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记者蔺妍 许晓青)“我是‘歪果仁’掌柜小马哥,祖祖辈辈在伊朗种植藏红花……”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伊朗展商马赫迪用流利的中文向前来观展的客商展示他的直播带货页面。

  马赫迪连续参加三届进博会。随着中国持续扩大进口,他直言:“现在面临的竞争更激烈了。”面对新情况,这位进博会“老友”已经找到了新武器。他用“伊朗小马哥”的网名在线上直播带货,一段时间下来,人气越来越高。

  马赫迪说,3年来,他的公司不断成长:2018年首届进博会,他带来的特产藏红花和地毯很受欢迎。6天展期,零售额加订单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如今,展台面积从首届参展时的9平方米扩大至36平方米。他还表示,中国市场非常大,希望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马赫迪说,正是靠着前两届进博会上结识的长线买家与线上销售渠道,他的家族企业才熬过了新冠疫情的艰难时刻,“销量正在逐步恢复”。

记者手记|直播带货、中文吆喝——进博会“老友”的生意经

  为了参加进博会,新西兰纽仕兰乳业全球研发总经理罗伊需要经历总共隔离28天、多轮核酸检测等多重考验。全程做好防护措施在展会上奔波的“老罗”乐此不疲,“我们在进博会尝到了甜头,这样的大好机遇当然不能错过”。罗伊还开心地表示,明年进博会,他一定再来。(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行,为世界各地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与希望。非洲的特色树皮画和黑木雕今年再次摆上进博会展台。苏丹商人阿卜杜·马里亚姆在电话采访中说:“中国很重视进口商品,为我们宣传特色产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也给了我们信心。”

  进博会也为各国同行间交流架起了沟通桥梁。湿漉漉的面膜,像卷轴般从一根透明塑料棒上慢慢展开——韩国贸易协会的崔竹松在展台上向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护肤品实验室总经理戴伟尔介绍自己的产品。“他向我详细询问了这款面膜的包装设计,我们还互换了名片。”崔竹松用中文对记者说。 

  在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展会上,想要引起关注需要下一番功夫,用中文沟通和推销产品成了很多展商的必修课。“来自非洲的天然可可油,巧克力香,闻一闻!”与马赫迪的展台相隔不足半米,是马里展商登贝莱。两人都在用中文吆喝着,请前来观展的客户试用、试喝。

  “你们谁的中文更好?”有客商笑问。

  “他的中文好!”两人指着对方,异口同声。

  同样连续参加三届进博会的登贝莱除了中文流利,还积累了一些布展“小窍门”:在展台中间的一件展品上,扎上红布大花。“这样更容易让人看见。”

  一句“生意经”提醒了马赫迪,他赶紧把装藏红花的金色小瓶往射灯下推了推,“闪闪的,很漂亮,更能吸引人”。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