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记者 邱艳艳):2021年10月11日,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开幕。作为COP15八大平行论坛之一的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已于今年9月27-28日在昆明召开。
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 图片来源:美境自然
论坛期间,“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发布。26个国家申报的258个案例中,包括由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申报的《广西渠楠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治理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在内的108个案例入选,展现了各国家和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努力和决心。
捷克著名灵长类动物学专家、捷克公益环保组织“绿色维护者协会”主席玛丽娜·万查托娃女士近日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包括捷克在内的很多欧洲各国研究和救援项目都非常关注中国的濒危动物保护物种白头叶猴,希望共同致力于拯救、监测和研究它们。
白头叶猴 作者:梁霁鹏
渠楠是壮族村寨,位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境内,有近300年历史,传承着壮族传统的知识、文化和信仰体系。当地风水林作为该体系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健康状况和景观被认为与村庄福祉紧密相连,且能够有效保护水源、防止滑坡滚石等自然灾害,是许多动植物的庇护所。渠楠的喀斯特石山是极度濒危物种白头叶猴的重要栖息地。除了白头叶猴,石山上下还栖息着无数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渠楠石山 作者:程斌
2014年,渠楠屯委在征得全体村民同意后,自筹、自建、管理白头叶猴栖息保护地,以自然保护小区的形式获得官方认可,并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保护地数据库中注册,由当地村民共同监督管理。
巡护队成员参加红外相机培训 图片来源:美境自然
基于良好的生态和文化条件,渠楠通过合作共建自然教育基地接待体验者。社区保护地成立后,当地白头叶猴数量不断增加,石山植被不断恢复,盗猎盗采、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现象基本杜绝。通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村集体收入增加,为可持续管理提供资金支持,形成了基于市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
巡护员、导赏员讲解白头叶猴 图片来源:美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