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两翼齐飞 同心共舞——科技“潮涌”京津冀
2023-10-19 09:18:57来源:新华网编辑:尹媛责编:冯薇薇

  滔滔运河水,奔腾润两岸,科技创新是最闪的浪花。记者国庆节前夕走访发现,京津冀三地创新突破“做闯将”,产业协同“一条链”,优化营商环境“见真章”。

  科技“振翅”助力腾飞“新两翼”

  天安门向东20余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不停工。

  在即将对公众亮相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北京艺术中心建设难度最高。9月27日晚,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首场测试演出。一曲《大厦落成》序曲在剧院中回荡,一流声学效果令人惊艳。

  “极致的视听场景,绝不能有管线运行的杂音‘入戏’。”北京建工集团项目总工程师付雅娣说,建设者创新编写建筑版“查重软件”,确保设备设施不越“声学红线”。

  “坚持创新驱动,尊重科技、尊重人才,是城市副中心建设应有的精神气质。”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说。

  天安门向南100余公里的河北雄安新区,“城市大脑”高速运行、智能化场景梯次亮相,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托起云端上的“未来之城”。

  走进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划分为综合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以及CIM平台四个板块,科技感扑面而来。

  “数字城市发展离不开算力支撑。”中国雄安集团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袁晓东介绍,这里规划安装3600多台服务器机柜,将连接雄安新区每一个传感器,不仅分秒记录建设进程,更保障新区到2035年数字城市建设算力需求。

  今年8月底,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运营。未来,这里将重点围绕空天信息、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高新细分领域,加速集聚创新要素。

  “科技创新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变量。”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300亿元。

  精细“落子”蓄能产业高精尖

  国庆节前夕,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操作手术机器人,将导管、导丝送入模拟人体动脉血管。今年3月,公司研制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批上市,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装备系统产业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团队主导研发的项目,由易度科技在河北保定实现产业化。这是京津冀布局高精尖产业的生动写照。”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作为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家创新中心,该中心运营8年多来,已吸引36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

  在位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让天下没有难种的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公司董事长胡建龙向记者展示的操作界面上,大棚内的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一目了然,数据上传到算法中枢后,经过大数据分析,能形成种植建议、预估产量。

  “公司来到天津后,营收不断上涨,去年已突破1500万元。”胡建龙说。

  产业加速融合,京津冀地区创新成效显著。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京津冀三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到1117家,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0余家。

  优化营商环境同塑科创“软实力”

  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均衡优化,京津冀三地携手同行,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软实力”。

  位于河北石家庄高新区的河北智昆精密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攻关,打破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垄断,实现高精密减速机国产化,成为北京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的成功案例。

  为吸引更多京津人才、技术、成果等高水平创新要素向石家庄集聚,石家庄制定措施,支持该市企业以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方式吸纳京津科技成果,最高补助50万元。“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我们有更多底气开展研发。”智昆科技董事长陈绍龙说。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河北省持续推进审批便利化改革,推动1171项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网办率达82%。今年1到8月,河北省新登记经营主体97.83万户,同比增长22.44%。

  筑巢引凤的故事也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演。“我们来考察的当天就决定落户,当月就办理了工商注册手续。”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方立说。数据显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已突破4600家,累计注册资本金近2000亿元。

  在北京,今年发布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首次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作为单独篇章,从区域协同发展角度进行系统谋划,围绕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知识产权等5个方面,提出27项任务,共同营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

  进一步加强区域商事制度协同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三地互认互通;强化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新增19项“跨省通办”事项……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记者 郭宇靖 郭方达 杜一方 张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