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2023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
2023-11-11 17:04:0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尹媛责编:冯薇薇

  为深化生物制造领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国际化发展,11月9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SATS)举办“2023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2023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天津举行_fororder_图片1

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现场

  论坛以“共享前沿生物科技成果 助推全球生物经济繁荣”为主题,特邀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天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驻华使节,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多位发展中国家院士专家,来自德国、丹麦、新加坡、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埃及、泰国、阿根廷、白俄罗斯、伊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近2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国内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代表,以及华熙生物、阜丰集团、安琪酵母等中国生物制造领域龙头企业代表在内的百余位政产学研金各界嘉宾,共同总结生物制造技术创新的进展和成效,探讨生物制造科技创新的趋势和方向,以及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Khan Muhammad、COMSATS执行主任穆罕默德•纳菲斯•扎卡里亚博士分别作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巴科技创新合作和中巴共建特别经济及高科技开发区相关情况,以及COMSATS在促进生物制造领域国际合作方面的具体行动、举措和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赵国屏,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曾安平,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南亚和中亚地区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M. Iqbal Choudhary,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盛军等四位国内外院士专家受邀作主旨报告,就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绿色化合物及人造肉的生物制造、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催化选择性合成、食品组学研究与精准营养生物制造等方向的发展态势、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等进行了系统阐释。

  论坛还设置有产业分论坛和技术分论坛。其中产业分论坛邀请国内外政产学研金各界代表围绕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进行政策宣讲、经验分享和合作洽谈,搭建生物制造产学研深度对接平台,促进中国生物制造技术和成果“走出去”;技术分论坛则邀请全球专家学者、企业骨干、市场精英等,围绕未来食品生物制造、药物生物制造、天然产物生物制造、化工材料生物制造、生物制造新原料、生物制造使能技术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研讨。

2023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天津举行_fororder_图片2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端人才聘任仪式

  本次论坛组织方——天津工业生物所和COMSATS于2021年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框架下共建“COMSATS工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简称“联合中心”),打造聚焦成员国、辐射“一带一路”的工业生物技术产学研合作平台。论坛开幕式上,天津工业生物所与COMSATS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协议,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泰国玛希隆大学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为国际知名天然产物化学家穆罕默德·依库巴·乔德瑞、国际知名光营养微生物学家博拉特汗·扎亚丹两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院士颁发客座研究员聘书;泰国玛希隆大学、巴基斯坦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等签约成为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第二批国际成员,推动构建科技-产业-人才协同创新网络。同时还举办了COMSATS工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第二期专家咨询会,围绕进一步发挥联合中心平台作用、加快推动生物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和产业发展进行交流研讨。

2023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天津举行_fororder_图片3

论坛期间举行的系列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论坛期间,联合中心还发布了首个智库报告——《COMSATS成员国生物制造创新发展报告》,系统调研和分析了COMSATS成员国生物制造发展现状,为成员国开展需求导向的联合研究和产业合作提供信息支撑。论坛还设置了生物制造技术创新、生物制造产业国际化发展和生物制造能力建设主题展,展示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十年来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生物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成效,以及在以生物制造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科技民心相通方面的大国担当。(文/图 逸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