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明纪守规|总书记根治党内顽疾
2024-06-19 07:40:3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编辑:胡君颜

明纪守规|总书记根治党内顽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作纪律是党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党中央政策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曾一度令基层党员干部苦不堪言。

  2018年7月、8月、12月,总书记接连作出重要指示,严肃指出造成基层不堪负担的根源,明确要求解决形式主义问题。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能动辄签“责任状”……一个个切中时弊、直击“痛点”的硬举措,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减负。

  与此同时,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建立。也是从这一年起,每年听取基层减负年度工作情况报告,成为中央政治局的重要事项。

明纪守规|总书记根治党内顽疾

  △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向达来胡硕苏木牧民实地了解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因其顽固性、反复性,禁而未绝、改头换面等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有的领导干部表态多行动少,乐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有的地方会议总数少了,但会议内容大同小异、虚多实少。

  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事还是久拖不办;有的部门习惯于搞“蜻蜓点水式”调研,重总结汇报,导致基层党员干部疲于应付,无精力为民办实事;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把严守党纪同担当作为对立起来,以约束太多太严为不担责、不干事开脱。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内的顽瘴痼疾,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大敌”作喻,告诫全党要持续抓、反复抓。

明纪守规|总书记根治党内顽疾

  △ 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听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减负情况介绍。

  2024年,总书记接连四个月深入地方考察,为基层减负明晰方向:“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023年12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印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拍脑袋”决策、把“痕迹”当“政绩”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条例》第一百三十二条以负面清单形式,明确列举出共产党员不能做、不能违反的情形,以及相应的处分规定。

  此外,针对一些干部满足于做太平官,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等突出问题,《条例》增加了对不敢斗争、不愿担当,面对重大矛盾冲突、危机困难临阵退缩行为以及“新官不理旧账”的处分规定。

  直面部分党员干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擅用权力寻租的现象,《条例》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规定相衔接,增写了“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预和插手行为负有报告和登记义务的受请托人,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登记”行为的处分规定,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亮出标尺、划出底线。

  眼下,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各地各部门开展,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任何工作职权的行使都是有规范、有约束的,党员干部唯有学深悟透《条例》内容,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将《条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担当作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