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自贸港     |      视频      |      老外在海南      |      生态海南     
海南:一亩林地“种出”三份收入
2025-03-20 09:56:52来源:海南日报编辑:薛阳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我省加快探索复合利用林下空间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林下空间130万亩,总产值达60亿元——一亩林地“种出”三份收入

  近日,春雨绵绵,在黎母山的橡胶林地里,每日都有胶农忙碌的身影。他们忙的却不是割胶,而是采收种植在橡胶林下的柊叶。

  柊叶又被当地人称为粽叶,是海南粽子的主要包裹材料。整个黎母山镇供应了海南近半的粽叶需求,近期每日都有采购商前来采购。

  “别小看一片叶子才卖一毛钱,我们村的粽叶一年能卖出800多万元。”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利村,村委会副主任杨胜介绍,橡胶林下套种柊叶,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南利村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户扩种柊叶超5000亩,每户农户年增收1万元。

  南利村是海南探索复合利用林下空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南各地看好林下“钱景”,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深入挖掘林下资源,让绿色变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金色”。

  林下空间大有可为

  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南仲村的橡胶林下,红托竹荪、虎乳灵芝、赤灵芝等菌类作物长势喜人。

  “虎乳灵芝一年能种两茬,管理得好的话,亩产能达到650公斤,产值1万元。”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菇种植基地管理负责人符勉智说,该基地的菌菇种植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废弃的菌棒还能改良土壤结构。该基地产品点对点销往北京等地的医药公司,经常供不应求。

  白沙位处海南岛中部核心区,是全国第二大民营橡胶种植大县。近年来,白沙加快探索发展生态循环的林下经济产业,在橡胶林下套种益智、粽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超14.5万亩,逐步实现万亩亿元产业规模和发展效应,胶园从割胶年亩产收益1200元转变为实现“橡胶+”林下经济,年亩产综合效益2万元以上。

  海南森林、林地资源丰富,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据省林业局统计,全省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对集中林地面积876.6万亩,2024年全省林下经济总面积130万亩,开展林下经营尚有较大潜力。

  海南省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2023年,省林业局牵头完成了全省林下经济“一张图”绘制,并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扎实开展增量扩产工作。2024年以来,《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印发,明确了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布局、重点任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有了“路径图”。

  此外,省林业局通过制定技术手册、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专家库、统计林下经济相关数据等多种措施全面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立体复合经营助力乡村振兴

  群山之间,层林底下,一亩土地,多份收益的复合立体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琼州大地悄然兴起。

  在琼中营根镇加钗村,黎药种植示范园负责人李良珍告诉记者,该种植示范园利用橡胶林、槟榔林下空间种植五指毛桃、鸡血藤、石斛等16种药用植物,每亩林地可年增收近3000元。

  在万宁市北大镇尖岭村的橡胶林地里,翠绿的山苏菜(鸟巢蕨)茁壮成长。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家全介绍,这种山苏菜一年四季可采摘,每斤售价约30元,已经销往我省多个市县的高档餐厅。

  按照《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划分,依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特色,将海南岛分为东部林禽、林特发展区,南部景观利用发展区,西部林菌、林草发展区,北部林花、林禽发展区,中部森林康养发展区五个林下经济发展区进行布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和特色。

  “只要利用好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林下资源,实现产业兴、农村强、农民富不成问题。”黄家全说,山苏菜是附生型蕨类植物,喜阴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增加肥料。在经过一番考察后,该村又在山苏菜种植基地里养殖广地龙(蚯蚓),落地的橡胶树叶、山苏菜树叶腐质可作为广地龙的饲料,而广地龙可疏松土质改良土壤,又能促进山苏菜的生长,这种“林下三层立体经济”发展模式,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三产融合迸发强劲动力

  在白沙青松乡南药分拣中心,一筐筐从种植基地运送过来的虎乳灵芝、赤灵芝等菌类农产品摆放在工厂的清洗区域,工人们忙着称重、清洗和挑选打包。

  南药分拣中心是青松乡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中的重要项目,可实现菌菇、益智等农产品的分拣、烘干、脱壳和包装,形成一体化流水生产线,推动提升当地的林业农产品附加值。“分拣中心每天可烘干益智、菌菇等产品13吨,年产3000余吨,附加值约900万元。”南药分拣中心加工厂厂长柏贤雄介绍。

  近年来,海南省鼓励各地加快延长、完善林下经济产业链,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推进林下经济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林下经济产业效益。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神玉岛景区,热带雨林、湖泊溪谷、古木南药等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景区将产品和活动主要与当地的黎族苗族特色文化、中医康养理念相结合,打好森林康养牌,让更多游客在返璞归真的体验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神玉岛文化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越介绍。

  森林旅游产业与林下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森林景观综合利用注入动力。在保亭、三亚、五指山等多个市县,当地利用森林景观和林地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森林研学、林家乐、农家乐等文旅产品,持续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4年,海南省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130万亩,与2023年相比面积翻番,产值达到60亿元。

  根据《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海南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500万亩,年产值达280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转化探索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海南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向着这个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行。(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通讯员 李霖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