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 市教委推出10项举措
近日,市教委印发《天津市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行动十项措施》,从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重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师素养、打造实践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国际合作、提升院校治理、强化保障措施等十个方面推出系列举措。
——优化专业布局
开发职业教育专业适配产业大模型,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适配度。推动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数据工程技术等专业,加大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升级改造力度,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积极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微专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的场景应用组建一批高水平专业群。
——创新人才培养
研制《天津市职业教育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指南》和《天津市职业学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推动育人方式向“师—机—生”三元交互方式转变,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精准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工智能技术普适性、迁移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与化工、交通运输等10个专业大类积极开展“现代工匠”“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研究与实践。
——重构课程体系
对标企业岗位要求和标准规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专业知识图谱和能力图谱,优化完善课程体系。推动职业学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广泛开设人工智能公共选修课,推动职业学校结合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将人工智能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支持职业学校建设“人工智能+X”交叉课程,构建人工智能通识课+专业核心课+人工智能交叉课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进天津市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
——加强教材建设
依托天津市职业教育课程研发与应用中心,深化课程教材产教联合开发机制。升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着力丰富资源形态,广泛吸纳教辅教案、教学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资源、智能作业、互动课堂、线上教学等资源,大力开发《智能制造单元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国产Linux系统管理》等数字教材。在市级规划教材认定和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奖申报推荐中,对于人工智能相关教材给予适当倾斜。
——提高教师素养
基于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出台《天津市职业学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面向专任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全员轮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设计大赛,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创设“AI教学创新工作室”,培育30个高水平教学团队。
——打造实践基地
推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升级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人工智能在线实训教学平台,面向全市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开放申请注册管理,提供算力服务与在线课程教学服务,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领域人才培养。推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不断更新人工智能实训项目,构建包含实体装备、模拟仿真和虚拟现实平台的实训体系,开发基于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多维度一体化实训资源,构建教学环境、实训场地、工作场所与虚拟场景融合的教学空间,探索AI情景式教育教学和职业技能智能化测试与评估指导。
——深化产教融合
支持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在交通物流、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重点领域建设AI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生产数据开发教学案例。联合华为、联想、科大讯飞、360等企业共建“AI+产业学院”,开发校企联合课程与认证体系。推广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创新国际合作
加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国际交流,依托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平台,举办“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专题国际论坛,推动设立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赛项,加强相关优秀成果转化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赋能鲁班工坊建设标准升级,推出云计算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开发配套国际化数字化教学资源。
——提升院校治理
深化人工智能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融合创新,支持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推进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完成专业群教室、实训室智慧化升级全覆盖,部署5G全息投影、VR设备交互系统,打造“物理虚拟”融合教学空间,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典型学校。鼓励职业学校建设校本数据中心,涵盖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党建思政、资产与设备管理、科研管理、服务管理等基础数据,打造学校管理、教育分析评估的综合平台。深化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深入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评价、诊断、改进,推动教学方法革新和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数字素养培养。
——强化保障措施
发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优势,集中资源力量,打造“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天津方案。依托职业教育重大改革项目,设立“人工智能+”专项任务,强化资金和资源支持。加强评价引领,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职业学校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情况纳入教师教学档案袋,开展职业学校人工智能建设与应用情况视导。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落实网络与数据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记者 常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