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8月5日召开会议确定,政府有关政策将从2027年起全面转向促进大米增产并全力推动大米出口。此外,根据日美近期达成的关税协议,日本还要对美国开放大米市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认为,看似矛盾的政策反映的是日本政府在农业政策、国内粮食安全以及国际贸易关系之间进行复杂的平衡和战略调整。
日本计划增产并全力推动大米出口的主要品类是日本引以为傲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品种。这些大米在国际市场上被视为高端的产品,目标客户是海外的高收入群体和高档日料餐厅,追求的是以质取胜。
而根据日美关税协定,日本向美国开放的大米市场,从美国进口的大米在价格上通常会低于日本国产米。这些进口米很可能被用于日本国内的餐饮业加工食品,以及作为饲料用米填补国内非主食市场的需求缺口。
因此,出口的是高端奢侈品,进口的可能是平价日用品,甚至是饲料原料。两者服务的市场不同,并不构成直接的全面的冲突。
从内外政策的层面来看,如今日本转向增产出口,可以看作是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一部分优质大米的单位成本,并且通过出口来开拓新的增长点,从而提升整个稻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从防守到进攻的转变。
而对美国开放包括大米在内的农产品市场,是日美关税谈判中的重要一环。是日本为了在汽车等关键工业品的出口上换取美方让步而做出的妥协,这是日本在整个国家利益权衡下采取的一种策略。因此,农业领域的让步也可以说是日本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种政策组合的最终效果,未来可能取决于日本政府能否精确引导日本国内稻米生产结构的调整,有效管理进口的配额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持续性的挑战。对于日本政府未来执政能力以及农业政策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来源|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主播| 杨敏
记者| 魏宇晨
编辑| 汪一鸣
签审| 杨卓英 邹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