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日,包括美国高级军事将领在内的北约军事领导人计划召开视频会议,讨论乌克兰问题。此次会议将会聚焦哪些领域,目前又存在哪些共识与分歧?
总台记者 顾鑫:这里就是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当地时间20日,北约就是在我身后的这个大楼发起成员国的军事部门负责人的视频会议,评估乌克兰战场的最新局势,并就成员国在对俄威慑、军事援助协调以及对乌安全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磋商。根据我目前掌握的信息,这次会议旨在协调那些愿意向乌克兰提供支持的北约成员国的立场,讨论如何在军事援助、安全保障安排等方面落实此前乌克兰问题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共识。
是否向乌派部队 美国欧洲想法各异
总台记者 顾鑫:事实上,围绕是否向乌克兰派出西方军队,北约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派遣地面部队,欧洲必须“前期投入”防御努力,华盛顿将提供非步兵支援,例如空中力量或后勤协调。但目前只有英国和法国热情支持这一想法。在所有其他北约重量级国家中,意大利犹豫不决;波兰希望尽可能多地将军队留在国内。土耳其虽然支持,但担心与欧盟的合作出现尴尬的重叠。西方大国在“要不要派兵”这个关键问题上,各说各话,各有算计。法国支持派兵,是出于“展示欧洲战略自主”的长期考量,也是为了在对俄博弈中保持威慑力,凸显法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领导地位。而意大利反对派兵,核心在于“风险大、能力有限、民意反对”,因此更愿意把支持乌克兰限定在外交和军事援助层面,而不是直接的军事介入。欧洲在国防开支上的资金短缺和军事力量的薄弱程度使其在军事部署上也是捉襟见肘。尽管今年早些时候欧盟各国加强了军事开支,但落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报道说,像德国这样的国家几乎没有足够的人力来维持军营食堂的运作。
保障机制、各方职责也尚无共识
总台记者 顾鑫:除了派遣军队的问题,有关保障的性质尚无共识,一些国家主张仅停留在政治承诺层面,而另一些则强调必须具备实质性的军事含义。此外,美国在机制中的角色同样引发争议,欧洲强调美国必须作为核心参与方,但特朗普则倾向让美国退居次要地位,由欧洲承担主要责任。这些差异凸显了北约在战略认知与责任分担上的深层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