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钢铁战士、钢铁洪流、钢铁雄鹰筑就我们新的长城——阅兵集训点见闻
2025-08-28 13:04:30来源:中国网编辑:王雨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阅兵,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近日记者来到阅兵训练场,近距离接触即将接受检阅的官兵们,感受热血铸就的军魂、军威。

  行走在仪仗方队的最前列 石斌

  石斌在这次阅兵中担任仪仗方队擎旗手。

  “我行走在仪仗方队的最前列,引领整个受阅方队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石斌介绍说。

  石斌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今年是他入伍的第16年,他曾于2019年参加国庆70周年大阅兵。

  托举着重约4公斤的国旗走在方队最前面,要做到顺风不快、逆风不慢、横风不摆,克服环境对动作的影响,这对旗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石斌来说,这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为更好地完成动作,旗手们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为应对不利因素影响,他们做好各种预案,不断提升旗手的应变能力。

  仪仗司礼大队是“行走的国家名片”。石斌说,这些年在国外参与不少阅兵活动,更多地展现国家自信和中国军人的风采,他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我来自战旗方队 郭海洋

  “我来自战旗方队。同志们来自全军不同的单位,我们来到阅兵训练场,传承抗战精神、分享连队成果,这些精神和故事鼓舞着我们,让我们认识到‘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没有无法完成的任务,没有无法战胜的敌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郭海洋向记者讲述。

  “狼牙山五壮士班就在我们排。”郭海洋来自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是狼牙山五壮士连的擎旗手。他说,这面旗帜的灵魂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和平年代我们很少面临生死的抉择,用最好的姿态擎起这面旗帜,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把英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面旗帜所代表的精神展现出来,就是对先辈们最好的报告。

  这是阅兵的训练场,更是抗战精神的宣讲堂,每一位擎旗手都受到了思想的洗礼。在训练中,方队里每个旗手都在暗自较劲,你追我赶。

  执旗军姿训练,对每个人的军姿和旗帜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一位旗手都要参与到统一的训练当中。

  记者问郭海洋现在的状态,他说,“我时刻准备着,我很有信心!”郭海洋说,他的背后,全旅的官兵都在鼓励他,为他加油打气。

  “我们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罗耀

  “我是维和部队方队的罗耀,是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的一名战士。”罗耀自我介绍,他曾2次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

  “我们是维和部队建筑工兵,主要负责修建当地的道路和桥梁,此外还执行一些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身着迷彩服,头戴贝雷帽,皮肤晒得黝黑的罗耀告诉记者。

  罗耀说,作为维和部队的一员,“我们通过修路和架桥改善民生,可以为冲突地区带来希望。”因此,即使常有炮弹落在周边,他和战友们也从未想过退却。他们深知,退后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让来之不易的和平和辛勤的努力付诸东流。

  “我们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更懂得和平的珍贵。”罗耀眼神坚定地告诉记者。罗耀对能参加阅兵感到自豪和光荣,他表示,自己是代表在海外一线执行维和任务的人员、曾经执行过维和任务的人员、待命执行维和任务的人员,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罗耀说,作为一名80后的中国维和军人,希望通过这次阅兵,向世界宣告中国军队和维和部队有信心、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安全以及维护世界和平。

  驾驶钢铁洪流 丁辉

  丁辉是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驾驶员兼技师,是一名从军32年的老兵,曾5次参加阅兵。在丁辉眼里,阅兵任务也是一场贴近实战的训练。“我们的受阅队形也是实际训练和战术中的战斗队形”,丁辉告诉记者。“‘箭形’是单独排兵布阵的队型,是射向前方的利箭,是打赢之箭、胜利之箭,是我军一项制胜的法宝”。他提醒记者阅兵时留意观看。

  在这次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丁辉将继续驾驶装备方队“头车”。阅兵的装备精良,实现精准的操作考验的是人与装备之间的密切配合。

  丁辉描述“头车”的压力,“后面队列的速度完全按照我的执行速度实现,因此对我的要求更高。”丁辉说,在阅兵场上,我们能操作重达几十吨、长度数十米的装备确保整齐划一;在战斗中,我们更可以做到弹无虚发、精准无误。他表示,在需要的时候,统帅一声令下,我们必将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5次阅兵经历,丁辉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军军事装备的快速现代化。

  他清楚地记得,1999年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时,他驾驶86式步兵战车接受检阅,那是我军第一代步兵战车正式对外亮相;2015年9月3日大阅兵,他驾驶“陆战之王”99A主战坦克首次受阅……此次,他将驾驶我国新一代主战装备通过天安门。

  谈到这种变化,丁辉从驾驶员的角度讲了一个细节。最初担任坦克兵时,他驾驶的是59式坦克,操纵杆使用机械传动,拉力达到18公斤才能拉到底。现在的装备很多操作使用输入信号、按钮实现。

  当兵32年,丁辉见证了我军装备从机械化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强军之路。

  掌控钢铁雄鹰的女飞行员 康凯

  康凯曾经驾驶战机守卫祖国领空防线。执行任务时,她驾驶着我国先进战机,背后有部队整个作战体系的支撑,更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她坚实的后盾。每当完成任务返航时,看到祥和的万家灯火,康凯总是能感受到使命的光荣。

  如今,她出现在阅兵的训练场上。

  康凯是空军第九批女飞行员,在她眼里,天空和飞行对于女性,从未是禁区。“我来这里参加阅兵,并非因为我是一名女性,而是作为一名战斗员”,战斗机驾驶员康凯自信地说。

  康凯说,“不论男飞行员还是女飞行员,只要穿上这身军装,我们的使命是相同的。”但是作为女飞行员,康凯身上承载了更多,她不仅代表所在部队,还代表着女飞行员这个群体。

  1952年,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运输机飞过天安门受阅。康凯曾有幸与首批女飞行员结下不解之缘。耄耋之年的女飞行员鼓励她说,你们赶上了好的时代,有如此优秀的平台和先进的战机,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飞下去,为女飞行员争光。她说那一次见面对她影响很大,这次可以参加阅兵,不仅是完成个人的梦想,也承载着整个女飞行员群体的期待。

  对于阅兵时的表现形式,康凯说,我们的梯队将与演训中一样,多种机型相互配合,以更加贴近实战的场景,展现出联合作战的形态。

  她期待,9月3日能够驾驶着中国先进的战斗机与战友一起编队,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中国网记者 杨佳 摄影报道  编辑 戴凡 赵娜)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