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科技媒体《连线》(Wired)杂志网站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聚焦中国本月发布的脑机接口政策文件。文章认为,这份文件彰显了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的雄心壮志。
美国《连线》(Wired)杂志网站文章截图
文章认为,脑机接口通过读取和解码大脑的神经活动,将其转化为指令。由于它们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了直接连接,因此作为严重身体残疾人士的辅助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
文章说,在美国,多家脑机接口企业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致力于将这一技术商业化。如今,中国也拥有多家本土脑机接口企业,并且中国政府正将这一技术的发展作为优先事项。
文章注意到,这份新政策文件由中国工信部、国家卫健委、中国科学院等七个部门和机构联合编写,为中国制定了“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路线图。
文章援引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学教授兼神经工程中心联合主任马克斯·里森胡伯的观点指出:“中国在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和商业化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这一点在光伏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已得到充分体现。如今,脑机接口正成为另一个关键领域。”
美国《连线》(Wired)杂志网站文章截图
马克斯·里森胡伯强调:“这份文件全面规划了中国成为脑机接口领域领导者所需的各项举措,不仅涵盖研究层面,更注重推动技术走向主流应用。”
文章称,脑机接口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几十年来,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一直面临复杂性和可靠性不足的挑战。中国涉足脑机接口研究的时间较晚,但正在迅速赶上美国。中国的多家公司和研究机构已成功在患者身上测试了脑机接口植入设备,展示了瘫痪患者能够通过脑机接口移动电脑屏幕上的光标、操作机械臂以及输入文字的能力。去年,中国还发布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如今,其最新政策文件为加快这些设备的开发制定了路线图。
美国《连线》(Wired)杂志网站文章截图
文章说,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也认为,中国正在稳步实现新政策文件制定的目标。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对辅助脑机接口技术的需求仍然存在巨大缺口,并预计至少有100万到200万患者能够通过这项技术在辅助和康复方面获得显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