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北美观察|美疾控中心“解职风波”仍在发酵 公开信难挽信任危机
2025-08-30 14:15:1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位树理

  当地时间8月29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简称卫生部)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火速致信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全体员工,称要致力于恢复公众对该机构的信任。而就在此前两天,刚上任不足一个月的疾控中心新任主任苏珊·莫纳雷兹遭到解职,疾控中心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震动华盛顿政坛。肯尼迪的这封紧急邮件,显然意在缓解形势,但舆论并不买账,“解职风波”仍在发酵。

北美观察|美疾控中心“解职风波”仍在发酵 公开信难挽信任危机

  △美联社报道,莫纳雷兹被解职,以及另外四名重要负责人的离职,使疾控中心的指挥系统完全被打乱。

  作为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中枢神经”,疾控中心在新冠疫情后一直处于聚光灯下。如今,新主任的“闪电下课”背后,折射出的是科学原则与政治力量的激烈碰撞。

  不到一个月的任期

  现年50岁的莫纳雷兹于7月31日正式上任。然而仅仅过去27天,8月27日,她就被其所属的卫生部宣布“离职”。当天,莫纳雷兹拒绝辞职,并通过律师在一份声明中反驳称,她“既没有辞职,也没有收到白宫关于她被解职的通知”。

  随后,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表示,莫纳雷兹已被解雇,称“由于莫纳雷兹在向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领导层表明辞职意向后仍拒绝主动辞职,白宫已解除其在美国疾控中心的职务。”

  数小时后,莫纳雷兹的律师表示,她已收到免职通知,但“该行动在法律上无效”,因为疾控中心主任属参议院确认职位,只有总统才有权正式罢免,他们因此对解职的合法性提出疑问。

  随即,疾控中心内部震荡扩大,引发了一波离职潮。包括首席医疗官兼项目与科学副主任、国家免疫与呼吸道疾病中心主任等在内的多位高层官员集体辞职,更有员工在总部示威,要求“捍卫科学”。

北美观察|美疾控中心“解职风波”仍在发酵 公开信难挽信任危机

△美联社报道,莫纳雷兹被解职后,疾控中心的其他高层官员也纷纷离职。

  卫生部随即任命肯尼迪的副手、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副部长吉姆·奥尼尔担任疾控中心代理主任,但因其缺乏公共卫生背景,再次招致外界批评。

  科学原则与政治施压的冲突

  莫纳雷兹是疾控中心第21任主任。上任后,她与卫生部长肯尼迪的理念分歧日益暴露。

  肯尼迪一直推动所谓“限龄疫苗政策”,试图限制某些人群(如儿童、孕妇等)的疫苗接种,理由是“安全存疑”,但这并没有得到主流科学界的支持。肯尼迪希望疾控中心高层“调整数据呈现和宣传口径”,以呼应其政策理念。但莫纳雷兹认为其政策缺乏科学依据,因此拒绝执行疫苗限制政策,强调维持疾控中心作为独立科学机构的角色,她也拒绝解雇中心内部在疫苗接种、疾病控制等方面的核心科学家团队,这些都直接触怒了肯尼迪。

北美观察|美疾控中心“解职风波”仍在发酵 公开信难挽信任危机

  △路透社报道,莫纳雷兹的一位助手表示,莫纳雷兹被解职,是因为与肯尼迪的疫苗政策存在分歧。

  本质上,莫纳雷兹的“被解职”,在于她坚持以科学为准绳,不愿沦为政治议程的工具。这场冲突不仅是个人命运,更是“科学驱动的公共卫生政策” 与 “政治驱动的公共卫生政策” 的冲突。

  科学界震惊,政治圈分裂

  莫纳雷兹被解职后,引发了舆论极大震动。

  大量公共卫生专家发声力挺莫纳雷兹,认为她的解职是“科学遭到政治干预的标志性案例”,担忧未来疾控中心的专业性受损。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执行主任乔治·本杰明强烈谴责领导层动荡对公共卫生带来的影响:“疾控中心是全世界最重要、最具公信力的公共卫生机构之一……但过去几个月里,似乎一直在被逐步摧毁。”疾控中心核心科学领导层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传染病学会副主席文迪·阿姆斯特朗表示,疾控中心“失去四位高级领导人员以及主任的不明朗状态,使美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大幅下降。”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贝塞尔则表示:“解雇莫纳雷兹是行政当局无情且具破坏性政治议程的又一例证,这种政治化公共卫生的方法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失去包括莫纳雷兹在内的核心科学领袖,意味着疾控中心关键功能瘫痪,这将直接损害美国的公共卫生能力;同时,疾控中心的科学独立性也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政治干预,暴露出了 “科学原则与政治权力的正面冲突”。

北美观察|美疾控中心“解职风波”仍在发酵 公开信难挽信任危机

△《卫报》报道,莫纳雷兹遭解职后,疾控中心内部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民主党议员也广泛批评这是“政治清洗”,将这次解职视为对科学守护者的惩罚,强烈要求国会介入调查。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公开谴责此次解职“极不负责,也很危险……必须尽快听证,不能破坏公众对疫苗科学的信任。”参议员帕蒂·默里则直接点名肯尼迪,要求将其罢免:“这是不可接受的——仅仅因为莫纳雷兹坚持公共卫生与疫苗,就遭到解职。如果白宫里还有理智存在,现在就该是罢免肯尼迪的时候了。”

  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裂痕。有人强调需执行总统意志与政策,但也有人呼吁监督和保留科学机构的独立性,警示政治干预可能带来负面后果。参议院卫生、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主席比尔·卡西迪此前曾支持肯尼迪的提名,但解职事件后,他明确表示参议院卫生、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需要对这些高层人员的离职进行监督。即使是温和派的共和党人也在表达同样忧虑。参议员苏珊·柯林斯谴责此次人事动荡并支持国会监督进程,反对破坏基于证据的公共卫生决定。

北美观察|美疾控中心“解职风波”仍在发酵 公开信难挽信任危机

  △《华尔街日报》报道,参院共和党人对莫纳雷兹突遭解雇表示震惊,并对肯尼迪监督的美国国家卫生政策日益担忧。

  主流媒体则普遍认为,此事动摇了疾控中心的公信力。《华盛顿邮报》称这是一场“科学与政治的高风险博弈”, 警告这种“政治化公共卫生”的行为严重侵蚀了疾控中心的机构公信力和疫苗基础建设,可能导致公众信任崩塌和防疫体系崩坏。《纽约时报》则将之定义为一种制度动荡,强调疾控中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权威崩塌和职能挑战。

  可能的调查与走向

  事件迅速引发国会关注。参议院卫生、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主席比尔·卡西迪已明确表示,将对这一系列人事震荡展开审查。

  按照惯例,国会调查可能包括的措施有:召开公开听证会,传唤相关官员与辞职人员做证;发出传票,要求卫生部或白宫提交内部沟通记录,以厘清程序是否越权;同时进行法律评估,审查疾控中心主任的解职权限是否专属于总统;卫生部长的操作是否合规。

  在这些程序之后,国会可能选择发布调查报告,利用预算手段施压,或推动立法以强化对科学机构的独立性和保护。因此,这不仅是一起人事风波,还可能演变为一次“制度边界”大讨论。

  事实证明,仅凭一封部长公开信,难以抚平由政治干预引发的信任危机。莫纳雷兹的迅速下课,注定成为疾控中心历史上的罕见事件。短期来看,国会调查与舆论风暴将持续,疾控中心内部还可能出现新一轮人事动荡。长期而言,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独立性与科学性能否在政治博弈中幸存,仍然是一道尖锐考题。(央视记者 武卫红)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