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论网站“反击”近日发表文章说,在中国将于9月3日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全球目光聚焦中国。
文章说,一些和平倡导者认为,中国举办相关纪念活动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反思二战的机会,尤其是在全球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纪念活动所带来的氛围非常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精神。
美国政论网站“反击”报道截图
文章指出,在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集体记忆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空白——那就是中国在其中的作用被边缘化。事实上,中国是在1931年而非1939年加入这场战争,并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时间长达14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使苏联和美国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事实上,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等多国领导人都承认中国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在西方经常被忽视、被淹没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叙事之下呢?
文章分析认为,为敦促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美国于1945年分别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随后,冷战期间,美国在亚太地区获得了一个战略立足点。时至今日,日本依然在美国的领导下武装自己。与此相关,扭曲的叙事方式具有误导性。
文章指出,二战时期,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抵抗是鲜为人知的传奇。对这个记忆“黑洞”的一瞥,揭示了当年让人难以想象的日军暴行: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对包括儿童在内的中国人进行生化实验、大批平民被杀害等。而日本的这些暴行被日本人记录了下来,甚至还有勇敢的日本历史学家揭露了这些暴行。
文章还说,从亚洲的角度揭开二战的历史,暴露了一个可耻的事实:被西方放大的叙事,有选择性地美化一些故事,同时抹去另一些故事。西方的偏见立场,使得中国人的苦难被日本战后的所谓原子弹下的“救赎”叙事所掩盖。
与此同时,美国引发与中国的贸易战,对中国的描述,却与中国的反法西斯历史及其对全球和平的现代承诺完全冲突。
文章说,在二战中,中国是胜利的一方,而展示其勇气、牺牲和贡献的平台却不多。今天,中国又被西方不公正地贴上了“中国威胁论”的标签。事实上,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第一个签署《联合国宪章》的国家,中国仍然是《联合国宪章》最坚定的支持者。此外,中国的二战遗产推动了其当前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使命:消除贫困、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建设全球基础设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美国政论网站“反击”报道截图
文章直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不在欧洲战场开始,也不在欧洲战场结束。正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顾问沃里克·鲍威尔强调的那样:八十年来,西方将二战改写为美国和欧洲的胜利,却降低了中国的地位。而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活动正是对西方垄断二战记忆的有力驳斥,恢复了中国作为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力量的角色。事实上,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要求人们正视这些历史盲点及其现代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