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10时,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西安干休所,一位老人坐在家中,凝视着电视机中直播的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画面。
当他看到雄伟的布达拉宫前,和平鸽展翅高飞,彩色气球腾空而起,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时,这位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拍手鼓掌,脸上洋溢着微笑。
他就是刘殿功——一个将伟大抗战精神、老西藏精神贯穿一生的共产党人。
1930年,刘殿功出生在山西朔州的一个贫苦家庭。青少年时期,目睹山河破碎的他毅然投身抗日救国,先后当过儿童团团长和八路军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游击队通信员。战火淬炼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这种精神成为他一生最鲜明的底色。15岁时,他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63年,正值西藏民主改革后的建设关键期,33岁的刘殿功作出人生又一重要抉择:从陕西省财政厅调入西藏。
进藏后,严峻的挑战远超想象。高寒缺氧、物资匮乏,财政系统百业待兴。作为自治区财粮厅副厅长,他常顶着严寒下乡调研。在西藏财政战线上工作14个年头后,1977年起,刘殿功根据工作安排,先后转战新西藏工业、水电等战线。
1979年3月,自治区决定成立水利电力厅,刘殿功任厅长。当时拉萨城区靠一座纳金电厂供电,每晚只有几小时照明用电。
“要让拉萨亮起来!”刘殿功立下誓言。他坦言,在西藏工作的这些年,最令他记忆深刻的就是参与羊湖电站的筹建工作。
那些年,为争取羊湖电站项目,刘殿功曾三次上北京,甚至在医院病房里向时任国家电力部部长汇报工作。直到1989年,年近花甲的刘殿功依然奔波在羊湖电站建设一线。在海拔4400米的工地上,与技术人员同吃同住,研究解决冻土施工难题。
1998年9月,羊湖电站正式发电。当拉萨街头亮起万家灯火时,这位68岁的老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而此时,他已在西藏奉献了整整35年青春。
离休回到西安后,刘殿功始终保持着在西藏的生活习惯:时不时喝杯酥油茶、吃糌粑,每天准时收听收看西藏新闻。
虽然年事已高,让他记不清许多事,但他仍将“我是老西藏人”常挂嘴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连日来,自治区功勋荣誉表彰办公室联合自治区双拥办、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等单位,组织工作人员分赴成都、重庆、西安、郑州等地,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并为他们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8月21日,刘殿功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时,老人家声音颤巍巍地说:“我在西藏待了30多年,我的魂也在西藏。有时候做梦也回西藏。我很想坐火车进去,但我现在身体不行了,回不成了。希望我去世后骨灰能撒入西藏的河湖。”
从抗日烽火到雪域高原,从青丝少年到耄耋之年,刘殿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记者 晓勇 通讯员 赵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