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航线将拉近欧洲和中国的距离,未来将“改变欧洲贸易的格局”(revolutionize European trade) ——欧洲新闻网
9月21日,海杰航运旗下的“伊斯坦布尔桥”号集装箱船完成在福建福州港的首次靠泊作业,一路向北,经由北极东北航道驶向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称,这条被命名为“中欧北极快航”的新航线大幅缩短了中欧海运时间,有可能在未来改变欧洲贸易的格局。
《欧洲新闻网》的报道提到,这条途径北极的新航线从中国到欧洲全程仅需18天,而途径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则需要30天,运输时间缩短了近一半。《欧洲新闻网》分析了中国和欧洲开辟这一全新航线的原因,首先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北极地区的海冰加速融化,大型运输船能够在北极地区通航。其次是这一航线不必经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被认为更加安全。《欧洲新闻网》分析说,这一航线将让欧洲和中国的距离更近,未来将“改变欧洲贸易的格局”(revolutionize European trade)
《美国政治新闻网》则同样提到了气候变化对于全球远洋运输的影响,文章援引了美国北极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尔特·洪佩特(Malte Humpert)的评论称:“如果没有气候变化,北极的海冰不会融化,那里不可能通航大型船只。考虑到目前全球变暖的速度,在三十年后,北极的海冰会再减少30%-50%,那么北极将出现长达六个月的无冰期,那时候在北极通航会变得更加容易。”马尔特·洪佩特表示:“中国现在开辟的这条航线可能并不赚钱,但他们现在主要是积累经验和培训船员,想想未来,越来越多的冰会融化,会有更多人发现北极航线的可行性,但他们会发现,中国人再一次走在了前面。”
香港《南华早报》此前报道称:“从商业角度看,“中欧北极快航”可以提升中国对欧洲的出口竞争力,缩短运输和仓储周期,加快高价值货物的交付,降低物流成本,并增强市场应对波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