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北美观察丨第四次会晤:美国押注“20点计划”,以色列算计安全底线
2025-09-30 10:26:3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王雨晴

  当地时间9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再次会晤。这是内塔尼亚胡2025年内第四次踏入白宫。

  但这一次不再是盟友互表忠诚,而是一次带着风险的交易:美国希望用“20点计划”下注中东,内塔尼亚胡则要在美以关系与国内政治之间寻找平衡。虽然特朗普在会谈后称双方已就和平方案非常接近一致,但仔细分析字里行间,其实双方分歧难掩。

北美观察丨第四次会晤:美国押注“20点计划”,以色列算计安全底线

△美联社报道,特朗普在发布会上称,他和内塔尼亚胡距离达成和平协议已经“超越非常接近”,目前哈马斯尚未表示接受该协议

  从“拥抱盟友”到“谈判桌上的交易”

  内塔尼亚胡今年已经四次访美,而此次的到访背景,完全不同于前三次。

  今年2月,内塔尼亚胡第一次到访白宫,当时是久别重逢的盟友彼此加温。特朗普政府亟需修复上一届民主党政府与以色列裂痕而受损的战略纽带,重申对以安全援助和导弹防御的承诺。4月的第二次访美中,则逢加沙大规模军事行动,以色列希望美国继续提供政治与经济庇护,特朗普政府则着眼于稳定能源和全球供应链,换取以色列在关税和关键技术合作上释放空间。7月的第三次访问中,双方主题聚焦于人质与阶段性停火,特朗普试图先拿到一个“救人+止血”的短期成果,让外交成功写进新一任期。

  此次内塔尼亚胡第四次到访,背景已截然不同。目前,加沙战事久拖不决,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与预算压力高涨,阿拉伯世界也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为巴勒斯坦问题找到政治解决出口。卡塔尔、埃及、阿联酋和沙特不愿再单纯扮演调停者和人道救援的提供方,它们需要一个可以对本国民众交代的战后蓝图,尤其是沙特,将“冻结以色列扩张、承认巴勒斯坦未来政治空间”作为了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与资金投入加沙重建的前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推出“20点计划”,不再满足于临时停火,而是试图用一整套从停火、人质到重建、地区安全的连锁交易,重塑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也为自己打造“和平缔造者”的形象。

  对内塔尼亚胡而言,这套方案则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换来美方持续的安全背书与阿拉伯世界的重建资金,帮助以色列缓解外交孤立;但它同时也逼迫以色列在两个最敏感的地方后退:一是不再推进约旦河西岸兼并,二是允许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或其他阿拉伯力量在加沙拥有一定治理角色。这对以色列右翼执政联盟和以军安全部门无疑是极大挑战。于是,内塔尼亚胡此行既要在白宫舞台上释放合作姿态,又必须在国内保留战略模糊,避免被贴上“出卖安全”的标签,这为其此次白宫会晤明显蒙上了博弈色彩。

北美观察丨第四次会晤:美国押注“20点计划”,以色列算计安全底线

△《纽约时报》报道,哈马斯表示,该和平方案并未征求其意见,《纽约时报》记者分析,哈马斯不太可能接受该协议

  四重难题:停火、人质、治理、西岸

  美国的“20点计划”之所以被媒体评价为高风险交易,在于它触碰到了四个彼此纠缠的死结。

  第一个难题是停火与安全架构。“20点计划”要求以色列在协议生效后迅速停止军事行动,分阶段撤出在加沙部队,并接受国际监控力量介入,使战火真正止息,让人道援助安全进入。然而,以色列坚持保留“军事行动自由”,一旦哈马斯违约或重整武装,必须能够随时反击。阿拉伯国家则希望停火是长期、可验证的,哈马斯也要求以军先实质性降级攻击。“绝对安静”与随时还手之间,几乎没有重叠空间。

  但仅仅停下枪炮并不够,紧接着就是人质问题的巨大考验,这也是美国希望换取政治突破的环节,即以色列释放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囚犯,包括无期徒刑者,以换回被哈马斯扣押的全部人质,包括已死难者的遗体。但以色列国内对此极为敏感,尤其是对释放极端哈马斯成员,认为这可能引爆安全与政治危机。阿拉伯调停者希望快速达成,哈马斯则把人质视作生存保命的最后筹码,拒绝先交出武装。各方分歧,使得每一个执行环节都可能成为新爆点。

  然而释放人质远不是终点,更难的是谁来治理加沙。“20点计划”设想建立一个由巴勒斯坦技术官僚组成的临时管理机构,未来逐步过渡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接管,并辅以国际或区域稳定力量维持秩序。然而几乎各方都心存戒备。以色列右翼和安全系统坚决反对,质疑该做法的安全性;阿联酋、沙特虽然愿意出钱出力,却不想承担接管的政治责任;哈马斯则直接拒绝任何“外来统治”。治理的合法性和执行力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平衡点,极可能成为谈判的死结。

  所有上述难题,又共同指向最终政治死结——约旦河西岸与定居点。美国方案把“不推进兼并”当作关键政治货币,想以此换取阿拉伯资金和正常化承诺,让美国主导的重建秩序得以成立。但这一点几乎直接触动了内塔尼亚胡执政联盟的命脉。因为极右翼把定居点扩建视为不可触碰的底线,认为冻结就意味着政治自杀。而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方面则要求看到切实的政治让步,否则资金承诺无法兑现。在这一问题上,美方要讲的和平故事与以色列国内的政治现实,发生了最坚硬的碰撞。

北美观察丨第四次会晤:美国押注“20点计划”,以色列算计安全底线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称内塔尼亚胡同意加沙和平计划,但哈马斯的缺席,令舆论对和平前景充满疑虑

  其实,这四大难题并非孤立。停火和人质的节奏决定重建能否启动;重建的资金和阿拉伯国家的参与又取决于约旦河西岸政策的转变;而加沙治理的安排会反过来又影响以色列的安全计算。任何一个环节谈不拢,整套交易就会坍塌。

  微妙分歧与各自政治算计

  在双方会晤后的发布会上,尽管特朗普不断强调双方立场“非常接近”、“取得进展”,但熟悉中东谈判的人都明白,这次会晤显然距离达成成果尚远,因为从双方的细微表态就可以看出其间分歧。

  特朗普在双方会谈后的记者发布会上公开介绍了“20点计划”,并高调宣称,双方距离就和平方案框架达成一致已经“比非常接近还接近”( beyond very close),这一表述显然是希望塑造即将达成和平的感觉,为自己积攒外交资本,向选民证明“美国让中东安静了下来”。但其模糊性也让敏锐的观察者注意到,在方案细节和执行路径上,双方仍存在潜在分歧。

北美观察丨第四次会晤:美国押注“20点计划”,以色列算计安全底线

△CNN报道,特朗普称他和内塔尼亚胡在加沙和平方案上“接近”一致,但同时表示,现实谈判仍有巨大难度

  而内塔尼亚胡的语言则明显更克制。他在记者会上虽然公开表态“支持”美国的“20点计划”,并称该计划“实现了以色列的战争目标”,但他没有使用“全面接受”“正式签署”之类的表述,而是反复强调“以色列安全必须优先”、“以色列必须保有军事行动自由”。这意味着他在向美国释放合作信号的同时,仍在为国内右翼与安全系统保留回旋空间。

  此外,特朗普在发布会上还抛出颇具象征性的表述,称未来甚至“可能连伊朗也能加入亚伯拉罕协议”。“亚伯拉罕协议”是2020年在美国主导下,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摩洛哥、苏丹等阿拉伯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但这一设想对以色列的安全机构和右翼政治几乎不可接受,因此内塔尼亚胡对此保持沉默,其唯一的具体让步,就是对此前以军在多哈误炸事件表示“遗憾”,以缓解卡塔尔在调停上的不满。

  值得玩味的是,记者会上,记者呼喊问题但无人回应,有媒体评论,这场“记者会”更像是新闻通报而非互动,双方未回答记者提问,似乎有意回避对执行细节和政治敏感点的追问。

  美国媒体普遍认为,这场会晤更像是一次为后续谈判的“铺路”,而非历史突破。《华盛顿邮报》分析称,特朗普虽然渴望扮演“调停者”形象,但难以迫使以色列在核心安全议题上做出实质让步。以色列媒体《国土报》(Haaretz)指出,华盛顿气氛已明显转变,对内塔尼亚胡的压力空前,但任何新方案如果不能在以色列右翼内部找到立足点,都可能沦为“纸上和平”。《耶路撒冷邮报》则提醒,内塔尼亚胡此行的首要目标是稳住美以关系和阿拉伯资金窗口,但他极不可能在冻结约旦河西岸扩张等敏感问题上公开妥协。

北美观察丨第四次会晤:美国押注“20点计划”,以色列算计安全底线

△美国媒体《政治》报道,在特朗普要求下,两位领导人发言后,均未回答记者提问

  美国希望用和平故事将自己重新推上中东棋局的中心,以色列则在谋划如何重塑这一方案,以守住内部政治平衡和长期安全边界。表面上的“进展顺利”背后,是各方盘算与利益的纠缠。观察人士普遍预计,虽然短期内谈判仍将继续,但真正要形成可执行协议,则必须在约旦河西岸政策和加沙治理上找到新的折中方案。若谈判再陷僵局,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可能继续流失,而内塔尼亚胡则将更加深陷国内安全与政治的拉扯。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