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峰会(Cop30)将于11月在巴西举行。近日,英国《卫报》发文警告称,“极端高温并非遥不可及的风险”。
9月30日,英国《卫报》发文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城市极端高温天数激增25%。分析人士称,从伦敦到东京,各国首都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保护人们免受致命高温的侵袭。
英国《卫报》网站截图
报道援引一项分析显示,全球主要首都城市目前每年极端高温天数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25%。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数百万人免受高温影响,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将在危险的天气条件下受苦。
分析认为,从华盛顿特区到马德里再到东京,随着气候危机加剧,高温天数显著增加。报道援引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的评估发现,全球43个人口最多的首都城市,35摄氏度以上气温的天数将从1994年至2003年期间的1062天增加到2015年至2024年期间的1335天。
全球各地都出现了气温上升的现象,罗马和北京超过35摄氏度的平均天数增加了一倍,马尼拉则增加了两倍。马德里现在每年平均有47天超过35摄氏度,而之前只有25天。在气候相对凉爽的伦敦,超过30摄氏度的天数也增加了一倍。
英国《卫报》网站截图
报道认为,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全球变暖使每次热浪都更加猛烈,发生的可能性也更大。过去三十年,极端高温可能导致数百万人过早死亡,其中快速发展的城市中的老年人和贫困人口受影响最为严重。
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的研究员安娜·瓦尔尼茨基表示:“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可能超出各国政府的预期,也肯定比他们似乎做出的反应更快。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数百万城市居民将因城市热岛效应而陷入越来越不舒服甚至危险的境地。”
“无论身处伦敦、还是利马,最贫困的人群可能会遭受最严重的冲击。而由于住房质量较差,发展中国家低收入或未规划社区所受的影响将更加严重,”她说道,并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或棚户区。“气候变化是新的现实。各国政府不能再对此视而不见了。”
报道说,尽管到2030年化石燃料排放量需要下降45%,才能将全球气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巴黎协定》目标之下,但导致气候危机的化石燃料排放量仍在上升。因此,从美国、加拿大到埃及、日本,2024年世界各地都出现了高温。日本7月份的气温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1.2摄氏度,超过1万人入院治疗。在欧洲, 6月至8月期间,气候危机导致至少16500人死于高温。
英国《卫报》网站截图
全球适应中心(GCA)近日发起了一项名为“热浪来袭”的活动,旨在加速拯救生命和保护生计,涵盖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降温中心和遮阳休息区,设置气候智能型工作时间表和预警系统等。
全球气候行动联盟主席、塞内加尔前总统马基·萨勒表示:“极端高温并非遥不可及的风险——它现在就在这里,威胁着我们的人民、经济和未来。通过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够保护我们的公民。”
编译:杨卓英
签审:王 菲
监制: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