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经进入第10天,国会两党仍在预算僵局中拉锯。在政府关门的阴影笼罩下,马斯克的航天公司SpaceX正在得克萨斯州的“星际基地”进行紧张的最后准备。按照最新公布的官方计划,美东时间10月13日傍晚7时15分,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将执行第11次试飞任务。
这次试飞被视作星舰二代的“毕业大考”。
△美国太空新闻网站Space.com报道,目前,SpaceX已将星舰助推器移到了发射平台,为10月13日发射作准备
二代星舰的“毕业大考”
这次试飞被普遍视为星舰第二代设计的收官之作。
SpaceX内部把星舰迭代分为多个阶段——第一代以验证起飞、分离和再入为主,第二代则进入更成熟的技术验证阶段,目标是稳定、可控、可重复使用。星舰第二代采用推力更强、效率更高的猛禽2发动机,全面改进了燃料分配系统、结构强度和隔热瓦材料,希望能彻底摆脱早期那种“以爆炸换数据”的状态。
此前的10次试飞中,星舰要么在升空阶段爆炸,要么在重返大气层时因高温解体。哪怕是今年6月的第10次试飞中,飞船虽成功重返地球并在海面软着陆,但仍然部分受损。正因为此前从未有过一次真正完成“往返全程”,这第11次试飞就成了“第一次真正的回家考”。如果成功,星舰将首次实现从升空到重返地球的完整旅程——不爆炸、不解体,真正“活着回来”。
△《今日美国》报道,SpaceX正在为第11次发射作准备
根据SpaceX官方发布的任务简报,第11次试飞将验证多个核心环节。一是星舰在重返大气层时将接受极限高温考验,部分隔热瓦被刻意削弱,以获取材料耐热性的数据。二是助推器将不再尝试由塔臂抓取,而是采用更保守的“海上落水”方案,在墨西哥湾实施受控降落以测试发动机关机和再点火系统。此外,飞船会多次重启发动机,并释放若干“星链模拟器”卫星,用以检验载荷释放系统的可靠性。总之,这次的试飞目标就是:让整枚飞船在进入、重返、着陆的全过程中,保持完整结构并实现回收。
美国知名专业科技媒体Ars Technica形容说,星舰试飞就是一场“把飞船逼到极限的系统级考试”,其成功与否将决定SpaceX的下一代设计是星舰3,还是星舰2+改良版。
政府停摆的阴影
随着美国政府关门进入第10天,外界自然担心这场政治僵局会不会波及星舰的发射计划。
△路透社报道,本周已有2.3万余次航班延误,约一半的延误与空管人员配备有关
按正常流程,每一次SpaceX的发射都必须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商业发射许可。虽然关门期间大部分联邦机构处于停工状态,但FAA的部分航天发射监控岗位被划为“必要服务”,类似于警察或消防系统的应急岗位,不会因关门而停摆,仍保留值守人员继续执行发射安全和空域管制任务。换句话说,如果星舰的发射许可证早在关门前已经获得批准,这次试飞大体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如果在最后阶段需要修改许可或提交补充材料,停摆中的审批程序就可能成为瓶颈。因此,有媒体分析认为,政府关门虽然短期内不会直接叫停火箭,但如果持续时间过久,可能就会拖慢未来几个月新任务的许可节奏。
同时,政府关门带来的人员紧缩已让美国多座主要机场出现航班延误,空管系统承受的压力明显上升。路透社也提到,目前FAA在多地空管中心人手不足,运营效率下降,虽然发射本身优先级高于民航,但系统性的压力仍可能造成调度风险。
总体而言,这次试飞大概率能照常进行,但关门时间若再延长,SpaceX 后续密集的发射节奏就可能受到影响。
能否准时点火?
最近两天的行业预测普遍维持谨慎乐观的基调。
△SpaceX官网已经推出有关第11次发射的专页
不少主流媒体都引用了SpaceX官方的发射时间窗口,确认10月13日傍晚仍是首选目标。目前,发射场已经完成静态点火测试,天气预报也显示得州南部当晚条件良好。
不过,业内专家依旧提醒不要过于乐观,因为星舰过往的“首日发射”纪录并不完好:第8次试飞在倒计时阶段被迫叫停,第10次因地面系统和天气推迟两天。路透社援引航天分析人士的话称,在这种复杂系统中,任何一根传感线的延迟都可能让倒计时归零重来。
目前,多家航天观察网站都将按时发射的概率评估在40%至45%之间。业内普遍认为,即使出现短暂推迟,SpaceX也有能力在24至48小时内重新组织发射窗口。对于一个以“快速迭代”著称的团队而言,短暂延误不算意外。
“马斯克效应”背后的商业航天模式
星舰第11次试飞被视为星舰2时代的终点,也可能是SpaceX向真正商业化运作迈出的关键一步。如果飞行成功,它将为新版本积累有关隔热、防护、回收和发动机重启的宝贵数据,并标志着从实验平台到实用级重型运载工具的过渡。
从更宏观角度看,这次试飞的意义早已超越技术层面。星舰的每一次试飞,都是其保持技术领先和融资能力的重要展示,同时,它也已经不仅是SpaceX的项目,而是正成为衡量商业航天潜力的标尺。
当然,马斯克所代表的航天商业模式的风险也在扩大。投资人期望在高投入后看到长期回报,但失败过多或节奏放缓都可能动摇信心。频繁的试飞还让 SpaceX 面临更多监管与社会压力。得州沿海社区和环保团体持续关注火箭噪音、碎片落区与生态影响。《卫报》就指出,天文观测者、环保人士、公众呼声,都在要求加大对商业航天和发射频率的监管。
△《金融时报》报道,马斯克的系列火箭使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下降,并同时推动了SpaceX在航天领域竞争力的提升
当国会争吵、联邦机构关门时,星舰的第11次试飞格外引人注目。无论成败,星舰第11次试飞都将为未来商业航天的发展、监管态度乃至美国太空战略留下深刻注脚。
(央视记者 武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