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狗、人形助手、完全无人的‘黑灯工厂’——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正在中国加速成为现实。经过多年持续投入,中国已站在机器人革命的风口。”
《华盛顿邮报》近日刊载的一篇文章这样写。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文章的两位作者供职于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创办的投资机构。今年夏天,他们曾到访中国的上海、杭州等地。作者在文章中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技术领先时代已多次被预言,但我们却从未像今年夏天的中国之行那样感受强烈”。
文章说,如果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前沿领域,那么中国似乎有望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优势首先源于制造业实力。从执行器、传感器到电池,完备的供应链使初创企业能快速迭代原型机,直至开发出经济可量产的成品。作者访问的大多数企业都将研发中心与生产线毗邻而建,形成高效反馈闭环。企业还优先考虑垂直整合策略,关键部件自主生产、基础材料本土采购成为常态,使得人形机器人的入门价格也急剧下降。
文章观察到,中国公众对于机器人的热情也在增长。今年夏天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厅里挤满了在擂台上格斗的人形机器拳击手、机器狗以及端爆米花的机器人。几周后,北京又举办了第一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机器人们在运动会上比赛、跳舞、踢足球和穿越障碍训练场。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文章还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势必“出海”,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计划进军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这些创业者们充满信念,坚信“中国制造”已代表高端制造业的世界级品质。
文章援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9月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工厂去年安装了近30万台工业机器人,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中超半数为中国本土制造。而同期,美国仅安装了3.4万台,且主要依赖从日本和欧洲进口。
文章认为,机器人竞赛尚未结束。除非美国加大力度,否则很明显,这是一场中国将主导的竞赛。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