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热评丨反不正当竞争治理进入新阶段
2025-10-16 21:46:1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杨磊

  “好评都是刷出来的!”“又被大数据‘杀熟’了!”近年来,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层出不穷,消费者苦其久矣;同时经营者也深受其害:平台要求低于成本价促销,被竞争对手刷差评……这些直接侵害了消费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仅违反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更成了阻碍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性毒瘤”。

  在此背景下,10月15日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显得非常及时与必要。这部法律自1993年以来经历了3次修改,不断直面市场竞争领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体现了立法与时代的同频共振。这次修订后,法律条文数量从33条增至41条,围绕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新特点、新挑战,进一步细化了对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既让执法监管有法可依,企业维权有章可循,也为经营者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

热评丨反不正当竞争治理进入新阶段

  规范数据应用,划定技术竞争红线。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了“平台—数据—算法”三位一体的新型竞争形态,在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流量劫持”“数据杀熟”“网络水军”等乱象纳入了法律规制,在第十三条明确了技术应用的“红线”——禁止经营者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平台规则等,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

  打击虚假行为,筑牢市场诚信根基。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多次点名“虚假评价”,直指其损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恶劣后果。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唯有真实的评价与透明的信息,才能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回归产品与服务的本质竞争。同样,“傍名牌”“搭便车”等混淆行为也是此次修订规制的重点,都是为了进一步净化市场生态。

  遏制内卷竞争,引导创新驱动发展。

  “内卷式”竞争带来的低价厮杀与营销混战,看似短期内让利于消费者,实则会导致企业利润摊薄、质量下降,形成“低价—低质”恶性循环,属于恶性竞争。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引导企业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不是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而是通过“做大蛋糕”来实现健康增长。只有摆脱低水平竞争,企业才能将资源投向研发创新和品质提升,才能让消费者享受到可持续的好产品、好服务。

热评丨反不正当竞争治理进入新阶段

  商战有规则,竞争有底线。新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治理进入新阶段。它并非限制竞争,而是引导竞争走向更高层次——从零和博弈到共生共赢,从低质低价到创新驱动。正如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指出的,此次修订细化行为类型与认定标准,旨在构建“放得活、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为各类经营者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唯有在公平的赛场上,企业才能安心经营,资源才能高效配置,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真正畅通。以法治守护竞争公平,正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未来的坚实基石。

  (文丨孙诗乔 编辑丨赵静)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