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6日,巴勒斯坦总理穆罕默德·穆斯塔法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表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将与国际伙伴合作,共同推进加沙地带重建五年计划。
穆斯塔法表示,根据初步估算,加沙地带的恢复重建工作,预计至少需要670亿美元资金。这项方案将由巴勒斯坦多个部委、机构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落实。
加沙五年重建计划能否落实?即将在埃及举行的加沙地带重建会议能否成为转折点?
01
这份五年重建计划能落实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
目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提出了一个五年重建计划,这是巴方对于未来加沙重建的构想。但从当前地区现实来看,仅有巴方的构想还远远不够。目前以色列对于地区总体控制是处于绝对优势水平。如果没有以方的配合,想要达成重建目标,难度非常之大。
02
加沙地带重建会议能否推动加沙重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
这场国际会议非常重要。加沙重建还没有凝聚起国际共识,以色列给加沙重建所设置的一系列障碍也没有被有效地攻克。
所以想要进行加沙重建,最关键的就是国际社会必须能够形成一个可以落实的路线图。在政策保障、安全维护以及经济方面承诺应到位。
加沙重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首先要有一个能够被各方所接受的实施主体。这个主体既要实现“巴人治巴”的原则,同时也要满足当前地缘政治现实的客观需要。
但有了这样一个实施主体之后,以色列方面对于加沙的一系列物资准入的限制和安全方面的保障,就必须要能够得到有效解除和落实,这也是加沙能够开始重建的基本安全基础。
在此之上,国际社会对于加沙的援助承诺就一定要到位,相关的重建项目也应当以符合国际规范的方式面向国际社会全面铺开。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加沙的重建走在正轨上,而且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但目前所有上面所提到的这些都不具备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埃及在11月份将举办的这次加沙重建会议,是凝聚国际共识、为重建创造条件的关键基础。
03
如何评价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第一阶段停火协议执行情况?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
第一阶段停火目前进展比较顺利。在押人员交换也基本上是按照步骤来进行,特别是以方仍然生存的在押人员都已经回归到了以色列,而巴方人员也正陆续回到约旦河西岸地区。
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物资也在加大力度进入加沙地带,但比此前各方所预期要少。
以色列是以哈马斯没有按期归还遇难的以色列在家人员遗体为由,曾经一度拒绝开放拉法口岸,也减少了进入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物资的数量。最关键的就是在停火上,目前双方执行得比较顺畅。虽然之后也有零星冲突,但是并没有打断当前停火的总体局面。
04
巴以停火后续会向何方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
第一阶段停火到目前为止实施顺利,并不意味着后续仍然能够顺利。
此后,哈马斯可能并不掌握以色列遇难者遗体全面的情况,这会进一步拉长遗体移交的时间周期,会使得以色列有更多理由来指责哈马斯方面违背停火协议,从而采取单边军事行动或者是中断物资运输的决定。
另一方面,随着第一阶段停火基本上执行完毕,到第二阶段停火的谈判如果不能够有效推进,那停火同样有可能会戛然而止。因此加沙未来的停火前景其实还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