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文说,中国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成本优势已极为显著。与西方企业相比,成本优势至少在四成以上。欧美国家虽然在新能源领域加强本土化布局,但若不能与中国风电制造行业合作,其风电项目的整体造价将明显上升,最终导致电力成本攀升。
△《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这篇文章提到,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2024年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超过625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的两倍。目前,中国企业生产了全球超过八成的风机、太阳能板和储能电池。凭借国家支持、国内产业内驱力和技术突破,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强劲的成本竞争力。
文章同时认为,西方风电项目普遍存在建设周期长等问题。相比之下,中国的工程建设效率更高。这种结构性差距,使得西方如果希望完全依靠本地供应链,将面临成本上涨与项目延迟的双重压力。
△《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文章分析称,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领先,也得益于自身的后发优势,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增长,而欧洲和美国在更新旧有体系时则面临更高成本。
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制造商将在全球风电产业中继续扩大影响力,预计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中占据约27%的新增装机份额,在新兴经济体表现更为突出。
报道最后说,中国制造商正加速布局海上风电领域,该领域技术复杂、造价更高,但潜在发电能力更强。与此同时,全球风电行业仍面临融资与基础设施成本的压力。文章认为,如果这些非技术性成本难以下降,西方国家仅靠创新难以实现能源价格的持续降低。
策划:李修莉
编辑:李修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