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擦亮“写在大地上的徽州经典”
2022-03-03 10:36:39来源:安徽日报编辑:赵滢溪责编:石丽敏

  初春时节,莺飞草长,处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黄山市徽州区灵山的明代千亩古梯田,层层叠叠的油菜花开始吐蕾,青绿中泼洒着嫩黄点点,与远处掩映在群山中的古村落相互映衬,如诗如画。

  灵山脚下,是朱熹笔下的“江南第一村”呈坎。这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时期的古建筑,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有“国宝之乡”的美誉,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3个文物维修保护样板工程之一。

  “3月15日前后,油菜花进入盛花期,将迎来一年一度最美的赏花季。”呈坎八卦村旅游公司董事长方顺来介绍,呈坎依托“乡村”和“乡愁”等要素,构建“徽州古村落+传统文化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旅居休闲养生”四位一体模式,直接吸纳村民就业超3000人。

  黄山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国保49处、省保117处。呈坎的兴旺,是黄山市保护古民居、古建筑,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

  “古民居、古建筑历来是德育教化的场所,是写在大地上的徽州文化经典。”黄山市文旅局副局长胡荣孙介绍,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黄山市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先后出台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徽州古城保护条例、古民居保护暂行办法、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所有名镇、名村、名街编制保护规划,实行清单管理。近年来,累计投入110多亿元,实施“百村千幢”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打通社会力量参与古民居保护利用的通道,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资金难、产权难、技术难,一直是困扰徽州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利用的难点。胡荣孙介绍,黄山市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保护利用,设立徽州古建筑保护开发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保护利用,探索出政府主导国企经营、财政扶持民企经营、国企开发村企合作、省外独资村级协助、民企收购异地保护、多方集资整体提升等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古民居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创新开展古民居产权规范流转试点及认租、认领、认购工作,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同时,组建院士工作站和省级徽派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徽派古建筑聚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制定专业技术导则,为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目前,黄山市已规范流转古民居38幢,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67幢,打造文化旅游等各类业态近千处。

  近年来,黄山市把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利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多种方式,构建市、县、乡镇、村多级包保网络,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打造“幢幢有故事、村村有文化”的古村落文化风景线。在保护的基础上,黄山市依托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积极推进古民居、古村落向特色小镇发展,打造艺术写生、摄影影视创作、遗产建筑创作展示、现代艺术交流、高端休闲度假等基地,推动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徽文化产业园建设,设立徽文化基金,引导以徽州四雕、文房四宝等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类徽文化产业企业入驻园区、集群发展,仅徽文化产业园已吸引31家传统技艺类企业入驻。

  休宁祖源是大山深山处的一个古村落,2016年引进上海宏森投资发展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开发“梦乡村”民宿项目,建成皖南最大的乡村民宿群,每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祖源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吸纳了村民就地就业,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和第三产业发展。如今,该村有100多位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创业,并创办民宿16家,全村人均纯收入也2016年增长3倍以上。

  打造户外运动、徽州民宿品牌,是徽州古居民、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黄山市持续打造登山、骑行、越野、水上等体育精品系列赛事,把户外运动线路与徽州古村落、自然风光等串联起来,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全国首届民宿大会、制定《徽州民宿通用要求与等级评定》标准等方式,培育民宿客栈2000多家,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形成了黟县西递宏村、黄山汤口、休宁祖源、屯溪老街、徽州区西溪南等一批民宿集群,成为全域旅游新亮点和乡村旅游新热点,以古村落、古民居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占全市旅游总接待量七成以上。(安徽日报记者 吴江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